逍遥子张勇: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新零售布局

逍遥子张勇: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新零售布局

以下内容是今日(9月3日)在杭州云栖小镇,阿里巴巴零售通举行的战略发布会现场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先生在《阿里巴巴零售通战略发布会·兼木成林 容川入海》分享的“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新零售布局”。

各位来宾,各位合作伙伴,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这次第一次来到这个会场,在这个会场阿里举办过很多很多大的会议,这次为什么到这个会场?因为很简单,在杭州要找一个比这个再大的会场也挺难的,所以我们经常到这个会场来举办重要的会议,那么今天到这里来感受又不一样。

其实我记得去年在我们举办零售通的第一次这样的一个客户见面会,我们这个行业会的时候,我们在园区当时把这个800人的礼堂坐得满满当当。今天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现场的嘉宾再回到那边,其实已经坐不下来。但是这背后也反映了大家对我们整个零售通业务的关注和期待,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我们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能够参与到整个阿里零售通的业务当中来。

对阿里巴巴而言,我们已经发展了19年。这19年当中,我们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样利用数据,怎么样利用技术,怎么样利用互联网能够更好地跟商业结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最后这句大家都听到了很多次,也听到很多人在很多场合都在说这句话,我们经常也重复这句话,但是实际上对我们来讲,这不仅是一个挂在墙上的使命和口号,而是我们每天都在实践和身体力行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想如何利用数据,如何利用技术,在这个这个数字经济的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天下的生意变得更简单更高效。

零售通这个主意是大概三年多以前,我们当时这个这个在屋子里讨论的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会提出这个主意?我的印象很清楚,当时我们在想其实随着整个商业的发展,随着这个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商业的变革在从消费端的变革走向产业的方方面面。

所以最近我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其实今天中国已经从一个消费互联网时代走向一个大规模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所以这也是在很多场合,我们马老师一直说未来没有互联网公司,或者说每家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阿里巴巴集团能够做什么?如何能够促进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的变革,促进这样一个消费互联网的升级,这个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

基于我们这样的一个使命,我们一直在思考,也正因为这样的考虑,所以当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消费市场越来越往前发展,我们逐渐有了淘宝、天猫、聚划算等这样的平台。当我们向线下继续拓展,走向真正的新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这样一个新商业,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越来越多的大家原来认为的传统的零售门店正在变成数字化门店。这个时候我们想到的一个问题是,既然零售关系可以因为数字化变得不一样,那么在整个商业世界里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关系就是一个分销关系是不是可以被重新定义,是不是可以就此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这个是我们在做零售通的一个初衷。

就像刚才在这个休息室其实时间很短,但是我们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都在现场,我抓住有限的时间,就跟我们所有的这些我们的客户也好,合作伙伴也好,所有的这个掌门人就讲一句话,我说对阿里巴巴来讲,我们要做的零售通是一个数字驱动的分销平台,我们还是做平台。什么意思?其实对整个零售通的构建,对整个阿里巴巴面向数字经济时代,我们整个基础设施构建,我们一直抱着一个梦想,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合作伙伴、品牌商、经销商,分销商们能够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数字驱动的能力而能够把生意做简单,而不是阿里来代替大家来做一个新的分销商,做一个新的渠道商。

所以我一直说我们不希望我们的零售通是一种柏林墙挡在我们的品牌商和我们的小店之间,伫在品牌商和消费者之间。就像在零售平台上,我们希望我们天猫也是一个平台,能够成为消费者这个消费升级的引擎,也成为品牌商业互联网化的引擎。同样我们的零售通也是一样,我们希望成为智慧小店的引擎,成为数据化小店的引擎,也成为品牌去服务这些小店,建立全新的渠道关系的引擎。

这个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这个机会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市场既广阔消费能力又强,同时又是数字经济,可以说走在全球最前沿的这样一个市场上而变得如此的清晰,这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我们一个具象的机会。

当然对阿里来讲,我们围绕着整个的新零售的布局,在2016年的11月份提出来以后,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和大胆的探索。因为我们坚信新零售是未来,我们坚信新零售无论是从我们这个互联网基因的原来的电子商务从业者来讲,还是对我们千千万万的零售商业的从业者来讲,其实我们面对的未来,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我相信都是相同的,只是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这个未来。

但是这个世界上需要一些推动力去产生创新,需要一些推动力去让新的事物能够产生化学反应,阿里巴巴集团愿意来做这样的一个铺路石,愿意来构建这样的一些基础服务和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多的商家更多的品牌商渠道商能够真正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变成一个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以数据驱动的一个新型的互联网公司。这个是我们面向未来我们的希望。

在新零售的大的背景下,其实我们这几年进行了很多的布局,我们在内部公开说我们有八路大军,我们分了这个不同的产业,不同的零售的业态,我们做了百货类的,我们做了这个消费电子类的,我们进行了家居卖场的这样的探索,我们也进行了像村淘、零售通,包括我们在餐饮行业,我们今年年初做的一个重磅的交易就是这个全资收购饿了么,包括我们原来的口碑这样的一个完整的这样一个链路。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整个阿里巴巴整个新零售的战略,我们在做的一件事情是,第一方面我们希望在消费者端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消费标的,消费的内容,从原来的数字商品能够更多更广的扩展到我们这几年大力构建的数字娱乐类的这个数字内容到本地生活类的服务,以这个外卖为刚需为代表的各种餐饮各种电影票,各种旅游各种现场演出这样广阔的这样一个场景。

所以从消费内容来讲,我们希望能够满足今天阿里整个生态当中八亿的用户。我们现在淘宝、天猫、支付宝我们加起来应该有超过8亿的用户在每天用着我们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生活所必需的各种各样的消费内容。

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能面向我们的商家,为什么我们必须要面对我们的商家,是因为刚才所说的所有的这些消费的内容都不是由阿里自己来提供的,都是由我们的商家,由我们的合作伙伴来提供的,我们怎么样一头对着C端消费者,一头能够服务好B端,服务好我们的商家,帮助他们能够从最初在互联网上销售到这几年走向在互联网上营销,再到利用数字技术来重构网状的数字智慧分销的关系,到走向云化的供应链数字驱动的供应链体系,到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大力形成的智能制造的各个环节,我们希望阿里能构建完整的基础设施和数据能力技术能力,能够来帮助这些企业能够真正每个企业都转型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转型成一个数据驱动的公司。

这个是如果用短短的五分钟来讲一下阿里的战略,讲一下阿里的大图,我想这就是阿里最大的大图,我们无非就是一端连接的C连接的消费者,一端连接着我们所有的企业,而这个中间就是阿里的定位。就像在零售通这个业务上,我们反复强调的是我们定位,我们不希望这个世界上因为阿里的参与又多了一个超级的分销商,啊不希望我们成为横亘在品牌商和几百万小店装装中的一组柏林墙。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核心是什么?是一个数据流转的平台。

因为这样的一个数据流转能够帮助我们的品牌商,帮助我们的分销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获得消费者的洞察,了解我们线下几百万的这个各种类型的小店店主需要怎么样的服务,需要怎么样的帮助。同时反过来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小店店主给他提供数字化的工具和技术,让他的服务半径从到店的服务走向小店周围生活社区,也许是500米、1000米的服务,但能够给小店带来更多的生意。

这个是我们今天在做的事情,但是展望未来,我想大胆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今天随着我们尝试新零售、摸索新零售实践,新零售从2016年到现在也已经快三年时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现在所有的行业不管叫不叫新零售,我认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无论这个企业有没有嘴巴上说新零售其实都在做新零售,至少大家心里认的都是一件事情,无非是每个人要起个自己的名字去表达。

当然毫无疑问,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提出的新零售还是得到了最广泛的社会共鸣和大家共同的参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大家谈谈到这样的一个新零售都谈到的是技术数据怎么样跟商业结合,我今天特别想抛出另外一个观点,我觉得既然还是叫新零售,没叫零售新,零售还是主语,新商业商业还是主语,而在这样的零供关系当中,在整个的这样的一个链条当中,我认为我们看重技术利用技术,最终技术还是手段,最终我们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小店进货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问题的本源是什么商品。

今天我觉得新零售走向下一步,其实我想我们零售通业务也好,阿里其他业务也好,我们要做到的是不仅能够利用技术和数据,能够为我们的商家创造一个触达消费者的平台,营销消费者的平台,分销的平台,我们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这些数据赋能商家能够真正的及时的去创造出新一代消费者所需要的消费品,我想这个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的历史机会。今天在座的所有的我们的合作伙伴们,我可以大胆的说,今天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一个树状结构的一个世界当中。我有一个品牌,我研发中心研发这个产品,我这个产品生产出来,我到全国都有代理商有经销商,然后我为了达到目标,我还要搞一些批发商,必须要有批发商,不然我这指标很难完成对不对?必须要有批发商对吧?最终一层一层的关系,但是最终大家都知道最后买单的是谁,无论中间有多少环节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我们怎么样能够真正从消费者出发,这就像十年以前这句话,我们从08年开始提不是B to C也不是C to C而是C to B,我想我们今天越来越走向C to B了,我还不能说完全走到C to B了,我们正在这个路上在大步的向前走,C to B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说个性化定制,这只是一种场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针对一种类型的消费者,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去创造出他们心里朦朦胧胧的需求,并且能够得到满足,能够真的通过这样真正带动商业的发展,带动消费的进步,这个是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看到的巨大的机会。

而这里需要我们阿里巴巴的所有的这个团队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共同创造,共同共建数据尤其是消费者数据。面对数据我们很容易熟视无睹,即使这些数据都在,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中间洞察到用户的所需,这个所需还不是今天的所需,而、也不是他的行为告诉我们的,而是他心里的所需。这话题其实在很多场合我挺不愿意讲,甚至我是用开玩笑的这个语气在挑战我们很多的AI团队,这个人工智能团队我说AI团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绝对不是用用户过去的行为推测它未来的需要,我们应该是从他过去的行为去理解他的心理,理解他的消费的心理,消费的潜在的需求,然后去创造它的所需。这是我们大家共同面对的未来可以创造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用一个数据这个数学逻辑去推理,因为他过去有行为A,所以他需要B这个有没有,但是这只是满足了现有的需求,我们更重要的是去创造新一代的需求。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我们原来的理解特别对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品牌商来讲,我的理解是淘宝天猫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开了网店我只有这些数据了,我就是去分析它了,尽管今天还没有分析的很好,尽管今天有些分析到了,但更多的还是一个粗略的分析,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洞察,更不要说因此而去改变了整个的商品的研发商品的设计商品的整个供应链制造环节,全环节能够围绕这个进行改变。我想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些朦胧的起点,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全方位的组织,创新和组织再造才能够完成地。

而今天我想面对未来我们看到的更大的一个机会是随着这样的一个数据的洞察,我们有机会去完全创造面对新一代的用户的新一代的商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里边科技在其中无所不在,在产品的创造上,在产品的设计上,在产品的制造上,在供应链上,在营销上,在批发分销上,在零售上无所不在。

今天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大的时代,尽管我们叫新零售,但是本质上我们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力量能够来推动整个商业的进步,能够让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和阿里巴巴一起都成为这个生态当中的独一无二的互联网公司,独一无二的大数据驱动的公司。今天在这个路上我们正在努力,我也希望跟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能够继续我们共同走好这条路,也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和在这个今天直播镜头前观看的更多的我们的商家朋友们、合作伙伴朋友们这几年来对阿里巴巴的支持!这三年来对零售通的支持,待会小海会给大家介绍,我们现在已经覆盖了100万家小店,去年的这个我们的目标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但是我可以说今天100万只是一个起点,更何况我们看的不仅仅是这个数量,我们看的是真正能够复能这100万的小店,让每一个小店都成为一个互联网和实体化学反应的智慧小店,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