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飯局文化:吃飯爲幌,布局爲真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五十九):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

在北洋史上,想在波瀾詭譎的廟堂站住腳,自然要面對步步驚心的宦海過招,畢竟一招棋錯,滿盤皆輸。所以,北洋軍閥就連正常的吃飯聚會,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氣神,免得在“油膩的飯局文化”中渾然不知卻已然“出局”。在北洋軍閥中自然不缺喜歡攛掇飯局的角兒,要知道北洋時期“調人”這一角色,不僅高光而且拉風,名流貴胄在待價而沽中趨之若鶩。不過,也存在一些人在特定時期對於這些飯局,唯恐避之不及。此外,也有一些飯局是殺機暗伏,口腹之慾沒滿足,反倒可能搭上性命。儼然諸侯的“草頭王”們都明白吃飯事小,不過只是一個幌子,佈局落子才是目的所在,這也成為北洋軍閥都熟諗的一種飯局文化。

北洋軍閥的飯局文化:吃飯為幌,佈局為真

張作霖

宣統二年的初秋,謫居河南洹上村的袁世凱,遙想去年五十大壽的盛況,不禁感慨物是人非。但是這位北洋軍的“老頭子”,已經達到“退而不休”這種境界。此時臨近袁世凱的生日,老將薑桂題的“白銀萬兩”揭開了北洋舊部賀壽的序幕。袁世凱豈會不知此時如履薄冰的境況,關起門來吹吹蠟燭才是最好的選擇。然而舊部的熱情無法阻擋,一幫武夫直接“組團”前往洹上村,嘯聚“養壽園”內的袁家客廳,時而絮叨舊情,時而憤憤不平,聊到興致處還不忘擠兌兩句廟堂之上,沒想到“老頭子”卻避而不見,結果是年齡最大的張勳帶頭“破門而入”,眾人方才擠入內室。

北洋軍閥的飯局文化:吃飯為幌,佈局為真

養壽園

其後,“倚老賣老”的袁世凱只得“連稱怠慢”,一場飯局自然在賀壽後水到渠成,至於作用也不言而喻,袍澤之情維繫的北洋群雄,成為晚清最具威脅的掘墓人之一。不過袁世凱這種“大而不倒,退而不休”境界下的自發性飯局比較少,北洋軍閥更多的時候會上演“鴻門宴”。民國七年的料峭春寒中,奉軍入關在秦皇島“劫”走皖系軍閥購買的價值千萬的新式軍械,這是徐樹錚故意為之的“割肉飼虎”之策,沒想到直皖戰爭爆發之前,奉軍七萬餘人馬入關,張作霖作為“調人”,卻選擇為直係軍閥站臺,這讓恃才傲物的徐樹錚無法接受,遂假意在團河駐地設宴邀請張作霖,意欲除之以絕後患。

北洋軍閥的飯局文化:吃飯為幌,佈局為真

張作霖座駕

最終,張作霖是大大方方地赴宴,席間也推杯換盞,不過平素機警的“胡帥”察覺出端倪,遂藉口需要出恭,從而連夜乘坐貨車逃回奉軍在天津的駐地,皖系軍閥駐軍雖然在廊坊等地設卡搜捕,結局只剩徐樹錚的那句“大勢已去矣!”直皖戰爭結束後還有一場“巡閱使會議”,也是北洋軍閥中直、奉兩大軍閥坐地分贓的“閉門飯局”,地點設在天津的“曹家花園”。組局的人正是北洋閣臣之首靳雲鵬。“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直豫魯巡閱使”曹錕以及“兩湖巡閱使”王佔元等北洋巨擘列席,至於北洋軍閥名義上的掌門人徐世昌,這場飯局只有在京畿“坐冷板凳”的份兒,畢竟一介文人的徐世昌,在北洋軍閥“吃飯為幌,佈局為真”的飯局觀念中,這些草頭王看來只是裝點門面的作用,曾經北洋軍閥老頭子倚為股肱的

“徐相國”,浮名的變現,還是需要實力作為本錢。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