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上周末,爱豆研究中心受邀参加了一个很酷的艺术活动。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以“桃花源“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在北京观唐艺术区举行,由户外公共艺术、多种实验科技新媒体作品、沉浸式跨界戏剧三个篇章组成。数十位顶尖的艺术家在这里展示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活动的重头戏是著名跨界艺术家叶锦添的全观舞台剧《桃花源》,这个舞台剧虽然没有清晰的剧情,甚至没有对白,但是融合影像、音乐、灯光、造型、舞蹈等元素,营造出特别酷炫的视觉效果,以及难以名状的悠远意境,虽然没怎么看懂,但视觉的体验真的太棒了。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说起叶锦添这个名字,也许有人不太熟悉,但他的作品你一定看过,作为最顶尖的电影美术指导,他参与过的影视作品包括:《英雄本色》、《卧虎藏龙》、《赤壁》、《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夜宴》、《太极》、《1942》、《风声》、《那年花开月正圆》等等。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2001年凭借电影《卧虎藏龙》叶锦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他是首位获得这个类别奥斯卡奖的华人。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美术指导是影视剧中非常重要的岗位,除了前期的剧本,在拍摄现场的作用可以说仅次于导演。布景、服装、化妆、道具,都属于电影美术的范畴,不管是古装还是现代戏,美术指导必须营造出让人信服而又符合作品风格的场景与造型,许多电影看过后你可能会忘记剧情,但是对场景和人物造型印象深刻,这就是美术指导的功劳。

叶锦添在中国的电影美术界,当然是大师级的人物。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1957年,叶锦添出生在香港的一个穷苦家庭。那时候,他和兄妹、父母和七八户人家挤在一个大房子中,一家人拥有的空间就是夹层的上下木板,没有隔墙,只有用围帐划清的界线。

但这种家庭出生却让叶锦添养成了孤傲的性格,这也是他后来在电影中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风格,然后成为大师的基础。

对此,叶锦添自己是这么说的:“穷人有穷人的世界,当你真正穷的时候,确实也不知道和别人有什么分别。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盲目高傲的性格,总是会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对我不利的事情都充满了防范。我很容易会架起一道装饰性的围墙使自己看起来独特和出众。穷也穷得有型有格,虽然口袋里身无分文,但开口都是最贵的和最有品位的东西,无论怎么样都要去最好的咖啡厅,就是喜欢那种气氛。”

受哥哥的影响,叶锦添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哥哥成绩好,家人不反对他画画,叶锦添学习成绩差,父母担心儿子会走上穷画家的人生之路,坚决反对他画画。

化学考试,人家努力答题,他却在试卷答题处,认认真真的画烧杯,烧瓶。他把这些化学实验用具画得栩栩如生,影印比例都严格不走样。这却把老师气得几乎疯掉。卷子一拿回家,严格的父亲一看到这些就激动起来,四处找皮鞭子抽他。

“爸妈希望我多读正经书,不让我画,我躲到洗手间画,只要有几张纸和不被打扰的空间,可以一直待到被家人赶出来。当时的理想就是做个画家。”

因为画画,叶锦添与父母“斗争”了很多年,作为妥协,1982年,叶锦添进入香港理工学院学习摄影专业,毕业后去了电影双周刊《曝光人物》当摄影师。

在美术方面,叶锦添没有接受过太多正统训练,但却不妨碍他越画越有名。后来在香港本地的一次美术大赛中,他得了几项大奖。也正是因为这些天马行空的画作,他被香港电影“怪才”徐克一眼相中。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1986年,吴宇森筹拍电影《英雄本色》,徐克是这部戏的监制。在徐克的力荐下,29岁的叶锦添成为该片的执行美术。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圈内人都知道,所谓的“执行美术”其实纯粹是一个技术工人。没有自己的创意,只能根据导演的意志缝缝补补,拆房子搭棚子,随时都等着去修改导演不满意的部分。

在那部电影里,几乎没有他的任何思想没有他的任何内容,他完全被藏在了整部电影的后边,只是个把导演的构思实现的人。

那时侯的叶锦添对电影其实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他喜欢画画,又在日本拿了大奖又做展览,自己觉得应该做个画家。

他跑去跟徐克谈,希望能做别的工作,但也没有别的岗位可以给他做。

一年后与关锦鹏合作电影《胭脂扣》,还是担任执行美术,虽然一样是被人“呼来喝去”,但这部戏是个文艺片,年代感比《英雄本色》强很多,美术可发挥的空间非常大,这倒是彻底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机会很多,但混电影圈讲究的是“资历”,执行美术说白了还是学徒,虽然满腔的创作热情,但很多奇思妙想也无法实现,资金的限制、抢档期赶进度,各种原因的限制,使他的很多想法无法被导演采纳。

叶锦添很是郁闷,于是跟母亲要了两万块钱,去欧洲旅行去了。

30岁的叶锦添背起行囊,凭着一口不流利的英语走遍整个欧洲。从最西边的葡萄牙到东南边的希腊爱琴海,再到东北边的南斯拉夫,他度过了一个年轻艺术苦旅者最难忘的悠游时光。

两万块钱买了机票后所剩无几,没有钱,他只能尽量乘夜班车,在车上睡觉;也曾经跟着一群流浪汉背包族一起在火车站的休息室里被警察追着到处跑。

就在这样的心情中,他还不忘时时抬起头来被眼前的景色眼前的建筑眼前的文化所感动。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在欧洲开了眼界,回到香港的叶锦添满怀希望,准备在电影上大显身手,哪知“机会屈指可数,生活穷困潦倒”。不仅日子穷得叮当响,而且甚至一年里也没一部戏可拍,有时连午餐都吃不上。前途在哪里?艺术是什么?叶锦添进入了事业的低谷期。

叶锦添回忆那段时光:“香港没什么个性,也没人鼓励发展你的个性,所以我在那里一直挣扎,我还理解为那是我个人的麻烦,很多东西做出来,跟其他人不一样,经常会有冲突。我那时候是很迷惘的,觉得很难,没什么个人的空间。香港人是很实际的,连艺术都很实际,不会有虚的,他们不会支持你,也没有严肃性。后来才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也是我的战友,所以我也是慢慢找到自己的路。”

就在这个时期,叶锦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到处找来老杂志和旧书,发疯般地研究起京剧脸谱,看京剧装扮,琢磨京剧戏服甩袖,企图在尝试恢复一种传统美感的同时,融入个人的经历和眼光。

真正翻身是在1993年。电影《诱僧》剃光了影星陈冲的眉和发,反倒成就了叶锦添。他拿到了生平第一个大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这是他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艳丽妖娆的《诱僧》使他结识了该片男主角吴兴国。叶锦添信手拈来的几幅设计图被吴兴国一眼瞧中:“不错嘛,愿不愿意跟我去台湾?”由此,叶锦添加盟吴兴国经营的当代传奇剧场,让想象力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宣泄,惊艳至今的《楼兰女》由此诞生。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些戏服,极尽繁复又华美艳丽,全是我一针一线做出来的。1993年《楼兰女》在台湾首演,一炮打响,很多年轻人都来了,连那些老一代的人,也好奇地来看我们在搞什么新的东西。”

《楼兰女》的服装设计极为大胆,这使叶锦添在台湾一炮而红,并引起国际关注。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自此以后,叶锦添好运不断,他转型做了7年的舞台剧,担任了四十多部戏剧的服装造型设计、道具、舞台设计工作,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大到唐宋的建筑,小到衣服袖口,这对他日后的设计影响很深。

叶锦添说,在台湾的几年很过瘾,每个人都不那么计较,大家都在那个气氛里。遇到的人都很棒,本身的艺术教育也是,支持大家去发展一些新东西,包括云门舞集、当代传奇、汉唐乐府、优剧场(优人神鼓)等等。那么多年过去,现在那些作品都还在欧洲巡回演出。

正是因为在台湾的这段经历,同样来自宝岛的李安找到了他,按叶锦添的说法,李安跟他是同一类人,追求极致,不妥协,思维跳跃,脑子里同时有几千种想法,所以他们一拍即合。

在拍《卧虎藏龙》的时候,李安每天要出很多状况,他自己本身要求很复杂,要满足他的要求很不容易。他也是第一次拍武打片,很多东西不熟悉。这样一来,往往搞得整个剧组每次都要做到过了头,才能保证他的需要。

那时侯李安对美术的工作精密度比西方电影都还高,连西方电影都远远没有这样的精密度。他要求每一个元素的精准度都非常高。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整个剧组只有叶锦添是最能理解李安的这个需求。

《卧虎藏龙》设定的朝代是清朝,但清朝的颜色系统是“炸裂”的,就是很艳、很俗。叶锦添大着胆子,将清朝服饰中最常用的青花瓷元素、建筑中的红柱子元素全部拿走,走清淡素雅路线。所以后来就变成一个其实有点宋朝化的颜色系统,李安很喜欢这个设计。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有一次拍一个王府的戏,就是一个人在亭院里面跳到院里面。那个时候武术指导设计了一个动作,从墙幕跳进去,一个镜头就完成了。但叶锦添说不行,以前王府的建筑,北方风沙很大,所以有两个墙,只能上面的打开,而且往外打。李安、摄影师、武术指导几乎吵起来了。一堆人不妥协,说如果不能这样拍全部罢工,然后果然全走了。

现场就剩下李安和叶锦添两个人,李安问叶锦添:是不是真的?叶锦添说我找一些资料,是这样子。坐了大概两分钟,李安就满天盖地地搭这个景。最后这个镜头延后了三个小时才拍。后来剪辑师看到这个觉得很好。但当时很多现场的人不理解。

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最后得到了奥斯卡评委的肯定。

《卧虎藏龙》的成功让叶锦添在电影圈成了红人,之后导演李少红找到了他,一连合作了《橘子红了》、《大明宫词》、《恋爱中的宝贝》和新《红楼梦》。

叶锦添在《橘子红了》里创造的少女秀禾的大婚礼服,由于缀满金片,10多年前制作时的价格就超过了6万元。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套上袄下裙的吉服,如今已成为婚礼中式礼服的代表品类之一,被称为“秀禾服”,很多明星结婚时都穿过。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与李少红合作之后,叶锦添把工作重心转到了内地,当时香港电影已经走向没落,内地的大制作反而让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都是大制作,电影虽然褒贬不一,但叶锦添呈现的视觉奇观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吴宇森拍赤壁,也是内地投资的,6亿预算里,叶锦添花了一个亿,建筑、船只、武器、盔甲,力求还原历史,又充满特色,叶锦添当然玩得很爽。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在所有参与过的影视剧中,叶锦添设计服装数量最多的,是冯小刚的《1942》,难民服、军装共计一万多套。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叶锦添研究了1930年代、1940年代服装的剪裁,纽扣的布置都有讲究。国民党军队在改换美军装备之前和之后,军服设计都不一样。过去的军用棉,如今已经很少见,叶锦添去美国都买不到,最后只能找来市面上的少见布料,合在一起做成。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当然在所有这些作品中,引发最大讨论的是他给新《红楼梦》做的美术。其中的“铜钱头”造型更是争议巨大。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叶锦添有自己的理解:“《红楼梦》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也绝对不是一部写实的作品。它是一个梦境,梦里有很多中国的元素和想象的东西在里面。而曹雪芹是雍正乾隆年间人,那时作为一个文学家、知识分子,他不可能不受到昆曲的影响。同时我也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材质,使它更能产生一种虚幻感。”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但不管怎样,有一点不可否认:叶锦添是一个天真的、充满想像力的、甚至是不计代价的完美主义者。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电影尽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对叶锦添来说,还是会留下很多遗憾,影视行业发达了,但干扰的各方因素也多了起来,不像当初可以那么纯粹,这是让他不适的。

因此《红楼梦》之后他接的电影活儿越来越越少,实际上他从2008年开始,他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做当代艺术。

芭蕾舞剧、歌剧、装置艺术、雕塑、珠宝设计,他用各种艺术形式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2013年开始,他带着自己设计的女性人偶Lili走遍全世界,拍摄了数万张照片。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Lili 看起来和真人几乎一模一样,她总是戴着墨镜,并穿着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衣服。叶锦添说,Lili 是一面镜子,反照着这个世界。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如今已经5年过去,他还在每天给Lili拍照,发在他的微博上。Lili也出现在他最近的这次艺术活动上。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活动就是叶锦添联合了几十位艺术家一起做的名叫《桃花源》的当代艺术展,他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又一次极为震撼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爱豆研究中心也有幸被邀请在开幕当天观看了这个活动,并采访了叶锦添。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采访中,叶锦添说,“我认为艺术应该是在一种很纯粹的情绪之下才能产生的,这种情绪可能就是一瞬间,你需要马上追随它向前走,我相信那是保有最原始的冲动,但却是有温度的。”

“我不希望自己的艺术需要太多的阐释才能完满我所谓的艺术情感。对于观者而言,当他们面对我的艺术作品时,能感受到一种温度和生命力,或者说能开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热爱。我希望自己能用尽所有的才能去点燃观者的这种情绪...”


这个拿过奥斯卡奖的男人爱上了一个人偶

公众号:爱豆研究中心(ID:aidouz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