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京大学启用宿舍匹配系统,按大数据调配宿舍”的做法,你怎么看?

天天搞事情


我觉得南京大学利用大数据调配宿舍的做法非常人性化,值得推广。

大学四年或五年,能和什么样的人成为舍友,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前学校随机分配,不考虑各自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有些自制力差的人如果遇到一些不爱学习、沉迷游戏的舍友,很可能会“同流合污”被同化而荒废学业;如果遇到的舍友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也可能被带向正途。不是经常看到某某学霸宿舍,舍友全部考研成功的报道吗?我觉得这就是舍友互相鼓励、互相影响的结果。当然也有性格不合、因为琐事而被舍友杀害丢掉性命的,比如马加爵杀人案、郭力维杀人案中的受害者。

南京大学在学生入学之前,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然后再做分配,最大限度地把志趣相投、生活习惯相似的学生分到一起,避免以后在生活、学习上互相干扰对方。比如有人喜欢熬夜,有人喜欢早睡,如果这样的人住到一起,肯定会互相干扰的,有可能会因此发生更大的不愉快,甚至更坏的结果。

不过,依赖数据调查,尽管是本人填写,但是人是感情动物,人的感情、感受不可能完全用数据来量化组合的。而且,就算是兴趣相投的人住到一起,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会加大两极分化,学习好的会更好,不爱学的会更差。因此,我觉得学校的初衷是好的,尽最大努力给学生提供便利,但是毕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在地域上相距甚远,在家庭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千差万别,无论如何都需要互相磨合。所以要想和舍友和谐相处,还需要大家互相包容、理解、信任、支持,珍惜共处一室的缘分,只有真诚待人,才能收获真诚的友情。


道道快谈


首先大家都知道大学和高中之间还是很不一样的,最根本的变化还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会更加的成熟。大学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是来自各个城市,彼此之间的成长环境、性格习惯等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很久以来这些差异冲突在宿舍生活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有的甚至酿化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赫赫有名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就是这样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典范。

那么“南京大学的宿舍匹配系统”貌似就是冲着避免这样宿舍冲突而发明应用的这样的创新模式仿佛就是众多大学中的一股清流啊,消息一出顿时引起很多家长、学生甚至是媒体的关注。对于南大的这个创新方式,舆论中呈现褒贬不一,总体上还是好评占大多数。下面我针对这样一个事件,发表下关于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方式所利好和独特创新的一面.主要分为三大方面。

NO.1 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宿舍生活中产生矛盾的可能(这是核心所在)

这个利好和功效可以说是南京大学实行这样的分配模式的根本目的所在。根据学生上报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数据,将众多学生中生活习惯相对一致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宿舍中学习生活,最直接导致宿舍内成员之间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性格习惯都是大致相同的。对于那些性格开朗,活泼的同学来说,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室友,能够相处的更加愉快,大家的生活方式都是相差无几,不会出现有的人喜欢熬夜,但是有些人喜欢早睡,造成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利用这样的匹配方式,将每一种学生进行划分,本质上是一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方式,可以说是从根本上避免了宿舍矛盾的根源。

NO.2 减轻学校在管理学生上的负担

这样一种减轻更多的是体现在班级的辅导员身上,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大学里面的辅导员都是兼任好几个班级的辅导员,每个班级里面的事务都是由辅导员进行通知和管理。主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其中如果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是要报告辅导员进行换宿舍处理的,假如每个班级多发生几起这样的事件对于辅导员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和负担。对于学校的管理显然也是不利的。

但是学校的这样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划分模式,就能够有效减轻宿舍冲突,减少学校和辅导员的工作量,毕竟这种宿舍矛盾处理起来其实很困难的,作为学校和辅导员需要顾及的方面很大,不是简单调换个宿舍就可以解决的。

NO.3 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的舒心顺畅

学习本身是一个很专注的事情,是不能够被其他事情所分心的,这点作为前十二年学习的铁律,那么以前是,现在上了大学也必然是这样的。一个没有生活烦恼的学生和一个生活处处不顺的学生所体现的学习状态及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试想如果一个学生整天烦心于宿舍间的矛盾,心情非常糟糕,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叫这位学生如何能够高效的学习和生活?最终也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命运。所以南大在客观条件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宿舍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那么上面就是南大的这种分配方式的一些利好之处,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情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肯定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下面我就来提两点我所能想到比较不好的地方。

NO.1 是不是有点破瓶子破摔的意思?

对于那些的生活习惯、性格比较好的同学来说,学校的这样的分配方式无疑是提供了更加优良的生长土壤,让他们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的对那些生活习惯不那么好,性格比较安静沉闷,但是希望在大学四年能够得到蜕变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分配方式是不是有点像以前中学划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的意思?

其实我们似乎忘了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其实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具有生活习惯比较的好学生完全可以去影响那些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甚至是让他也能够有这样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的意义是不是更加大?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发展了那些比较好的学生,但是让那些比较不好的学生陷入比较不利的环境?

NO.2 对学生以后习惯社会是不利的

大家都听说过“社会是残酷的”这类语句吧,社会人员的复杂程度远比大学要复杂的多。一旦学生进入工作环境,企业和公司可不会为你的生活习惯提供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更不会为你的学习生活照顾的面面俱到

。所以面对以后必然要适应的社会环境,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大学期间就学会去适应?何不妨在大学就锻炼出这样的一种适应能力,以便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铺垫?


那么以上就是我对南大这种宿舍匹配做法的一些见解吧,总的来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一面,好的地方是能够让学生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的开心和顺畅,减少宿舍矛盾的发生。不利的一面主要是对于那些潜心改变的同学来说是不利的,另外对于学生适应以后社会工作环境也是不利的。
但是这好的一面和不利的地方对于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所以说“孰轻孰重?”有时候真的很难判断,更不能直接一棒子判定!

感谢你在无数篇回答中阅读到这篇回答,可能是处于一种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识即是一种缘分,祝你每天拥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骨子里的谦卑


我觉得“南京大学启用宿舍匹配系统,按大数据调配宿舍”的做法,值得推广,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来说说我大学期间的事情吧,怎么说呢,小编所在的大学班级是女多男少的班级。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女生多是非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矛盾很正常。直到有一次开会,班委反映说男生群体也有矛盾,当时我就疑惑了,惊讶了。我们班就6个男生,这6个男生之间有矛盾,有点难以想象。至于他们为什么有矛盾,我就不太清楚了,也没有兴趣去了解他们的矛盾源于哪里。说完男生之间的矛盾,再来说说女生之间的矛盾吧。女生之间的矛盾真的不是一般多,能成为矛盾的,不能成为矛盾的大事小事都是矛盾。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大学四年,寝室之间关系特别好的寝室很少,一只手都能把它数完。

女生之间的矛盾焦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习惯的不同。大学里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不同。在A地方看起来特别正常的事,在B地方可能就很奇怪。我一个来自甘肃的同学看见来自江西的同学洗衣服的时候觉得用那么多次水来漂清衣服觉得很无法理解,但对于江西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

2、贫富差距造成的差异理解。一般来说,大一刚来的时候,大家刚认识,总体应该还是处于和平相处的时候吧,但是并非完全是。我班的一个女生寝室,刚开学没多久就有同学向辅导员请求换寝室,辅导员最后没有换。大二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同学转专业走了。听闻了一些她们之间的互相抱怨之语,概括起来就是其中一个家庭条件相对好点的同学不爱做一些寝室的事,其他三个家庭条件相对差点的室友对其进行集体冷暴力。

3、性格不合引起的矛盾。一个习惯安静的同学和一个喜欢热闹的同学住在一起,安静的不喜欢热闹,热闹的讨厌安静。这就很容易引起矛盾。

4、三观的不同。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同,有时候兴趣相同就会在一起谈论,引起共鸣,增进感情。但是A认为合理的事情B认为荒谬,这就很容易引起矛盾。

综上所述,我认为“南京大学启用宿舍匹配系统,按大数据调配宿舍”的做法,值得推广。青春是一场旅行,回不去。大学是一场相逢,忘不了。无论你来自哪里,大学里的我们,学会理解、包容彼此之间的不同,大学室友之间的矛盾就不会那么多的。


爱在南昌


如果这样做,确实能够性格互补或者相似的人匹配在一起,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呢?

我来分享一个我自身经历过的发生在大学宿舍里的事情:

导火索呢,是有一个室友喜欢晚睡,而另一个室友喜欢早睡。

冲突,就是这样起来的 。

两个互相看不对眼,弄得宿舍像打仗一样,紧张尴尬 。

我想若是有大数据能够把相同的睡眠习惯的人匹配在一起,这样的冲突就能减少很多。

虽然在学校宿舍里发生了这样的不愉快,但后来还是慢慢和解了,宿舍也恢复了往常的嬉笑打闹。

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说:今生入了214(我们宿舍号)无悔。

因为在大学宿舍的时光,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和一群年龄相仿的人一起住吧。

之后,一个人毕业,结婚,成家立业,也总找不回当初那种住在学校宿舍,和室友嬉笑打闹的感觉了。

其实,要想有一个愉快的宿舍生活,光靠,人工或者智能来分配还不够,最重要的,恐怕是自己的性格以及处事状态了。

像我就是那种大大咧咧,凡事都好商量的性子,一般不会与人起冲突。

奉劝那些准大一新生们,最好不要公主心❤哦

都是为了大学生活的精彩,不必为了小事而吵的面红耳赤。

而至于用不用大数据智能分配,到显得不那么重要。

因为,大学生活之所以精彩,很大一部分就是室友的不确定性嘛。

留点悬念,迎接新生活吧!

你觉得呢?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欢迎留言讨论哦!


Mindy与桥上彩虹


其实这个做法应该是未来的趋势,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面世以来,不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捷,所以大学生这样做,既可以找到合适的室友,还可以节约资源是个不错的做法,但是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影响。


首先,智能化和大数据提高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在智能化的设备下,通过大数据可以全面的了解资源的利用情况,比如就看到一则这样的调查,人们可以把电通过大数据的合理分配,哪里需要的集中提供,那些需要降低等等,不仅如此未来的交通问题也能通过大数据更加便捷,比如高峰期的红绿灯控制,从而减少交通问题等等。


其次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为我们的生活起居和工作带来更好的体验,比如你的作息的时间规律和不健康的一些生活状态,智能化的设计都能给你记录参考,目前好像小米智能家居就已经实现了,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求学要专心专业的学习,如果生活上能带给他们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学术的上问题就会干扰少一些。


所以综合来说,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是大势所趋,能带给我们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思维数学小课堂


为什么好事都是属于别人?

为什么我上大学时,没有这样的待遇?

为什么?

我想,您看到这,已经知道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了,没错,必须给大写 的赞。对于南大这种作法,俺是相当地羡慕嫉妒恨啊。

我们想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它的潜台词就是说,物和人,是根据兴趣爱好来分组的。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比如说俺上大学时,尽管宿舍里八个人,可是却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分成了两个派别。

派别一,爱玩爱打游戏。派别二,保守闷骚类。

基本上,大学四年,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亦或是外出游玩,基本上都是分开的。当然,全宿舍整体出行也是有的,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依然是两队式的出行。

我想说的是,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相近或类似的同学作朋友,而如果和自己截然相反,那么很难玩到一起学到一起。

所以,从自己切身经历来说,南大这种作法简直太绝了。

试想,一个宿舍的兴趣爱好都一样,要么都喜欢摄影,要么都喜欢探险,要么都喜欢读书……那样其乐融融的场面,想想就令人羡慕啊。

我们常讲,自己能够走多远,除了自身因素外,更多的是看身边的朋友。如果身边的朋友起的是正能量,那么你的成长之咱会非常顺利,如果说恰巧相反,那么只能多走冤枉路了。

所以,大学生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舍友,这太重要了,简直跟中了彩票一样!

你们好幸福!

不像俺们,当年宿舍里各种奇葩,甚至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话说,您有过这样的舍友吗?和大家一起聊聊吧!


说文写作


大数据时代方便了商家与平台,更科学精准的明白人性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工作效率提升,可是系统也是人造的,人尚且不完善,何况是机器和系统呢?所以个人看法,学校领导可以参考大数据信息,但也要广泛征询住宿学生的意见,两者结合方可为上策。



职场战斗力


匹配系统利更大于弊吧!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在一起,有更多的话题,也利于寝室的团结。以前我大学的室友就是,有一个起的早每天7点左右就起来吹头发,都对他意见特别大,还有一个中午不睡觉喜欢开着dj打游戏,有些寝室也总有几个不合群。这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可是要是那些都不爱说话的分在了一个寝室,那岂不是一天也没几句话,总会有人性格不合,也总是要去理解包容,总要有几个调节气氛的,几个帮寝室排忧解难,不一样才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