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荀子

《資治通鑑》,是一部匯聚了歷史上的一大批名臣和史學家、政治家幾十年心血編成,且專為皇帝參閱的典籍。

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完整本書,可以看看凝縮精華。值得收藏。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荀子

今天繼續介紹《資治通鑑》中的警句名言賞析,一起分享國人心靈雞湯。

原文: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荀子對話

翻譯:

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幹。

註釋:這是荀況論述如何做到以禮義稱王時講的一句話。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人物小傳:荀況

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在人性問題,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善是教化的結果。在天道觀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荀子對禮很重視,宣揚儒家的王道思想,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荀況認為“人性惡“。因此教育要從“禮”這一需要出發,須以“禮義“加以教化。

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的本性是惡的,善是後天的人為而形成的。荀子認為人之所以由性惡變成性善,完全是後天禮法教育的結果。儘管荀子認為儘管人的本性是惡的,但他認為人的本性不是不可以改變的,通過禮法的教化,化性起偽,就可以變惡的本性為向善的本性。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孟子

孟子、荀子觀點截然相反,一個主張人性善,一個主張人性惡。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孟子:從人性善出發,但不注意保養會變惡,得出了需要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的結論;

荀子:從人性惡出發,認為人性惡,才需要後天的道德禮法教化,以改變人的本性。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前者是通過教化保住人的善性,後者是通過教化改變人的惡性。

人性惡?還是人性善?《通鑑》濃縮精華09

但是二人的共同點,都在於倡導後天社會生活中的道德修煉和道德行為,都在強調後天道德教化的必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