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牙膏跌下神壇:兩面針漸漸埋沒


國民牙膏跌下神壇:兩面針漸漸埋沒

4月27日,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交所的問詢,連續12年的扣非後虧損,加上以前年度公司主要依靠出售所持股票實現盈利,其主營業務持續盈利能力受到質疑。

兩面針的現狀,不過是國產牙膏衰落的一個縮影。早前已有不少有名的國產牙膏如黑妹、中華、田七、藍天六必治等,要麼淪為二線品牌,要麼早已賣身他人。

國產牙膏集體“沒落”

作為率先成功研製國內第一支中藥牙膏的公司,兩面針創辦至今已有77年。2001年,兩面針牙膏年產銷量突破4億支,連續15年銷量排名第一。次年,“兩面針中藥牙膏”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一口好牙兩面針”,是當年電視觀眾耳熟能詳的廣告語。2004年,兩面針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行業內首家上市企業。

不過從2006年出現扣非淨利潤虧損開始,兩面針的該項指標一直處於負值。上交所發出問詢函的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基於此。

與兩面針歷史同樣悠久的還有中華牙膏。這是中國牙膏工業的創始品牌,於1954年投產,也曾長期穩居中國牙膏市場第一位。不過隨著上海聯合利華牙膏有限公司在1994年成立,作為外企的聯合利華之後拿下了“中華牙膏”的品牌經營權。“中華牙膏”已不屬於中華。

在《2014年中國牙膏品牌口碑報告》顯示,當年牙膏行業網絡口碑總體排名前五家品牌中,僅雲南白藥位居第二,其他全為外資品牌。這意味著國產牙膏全線坍塌。

外國牙膏全面碾壓

上世紀90年代,外資日化品牌紛紛進駐中國,打響了一場國產品牌牙膏與外資品牌牙膏的戰鬥。

1992年,高露潔進入中國。隨後兩年中,聯合利華先後通過收購上海牙膏廠的“中華”和“美加淨”獲得了品牌經營權和營銷渠道;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用品公司寶潔的佳潔士進入中國。

有報道稱,直到1996年,黑妹和中華、兩面針這三大國產品牌曾分別佔據著東部、南部和西部市場,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此後,隨著外資品牌開始利用強大的營銷攻勢加速佔領中國市場,中國牙膏市場格局也被重新洗牌。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中華、藍天、冷酸靈、兩面針組成的中國牙膏市場“四大天王”,變成了由高露潔公司的高露潔、好來化工公司的黑人、寶潔公司的佳潔士、聯合利華公司的中華牙膏組成的中國牙膏市場“四大金剛”,外資品牌在中國牙膏市場份額佔比一度超過70%。

已經被市場遠遠拋在後面的國產牙膏,能否再現昔日的輝煌,已成為不少國人心中的隱痛。大有“芯”戰之殤,小有牙膏之痛,民族品牌的強勢崛起成了國人心中的凝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