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出海:Opera的中國式蝶變

by 楊學成

美國時間7月27日,23歲高齡的老牌瀏覽器Opera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述說了一家歐洲互聯網公司的中國式蝶變的故事:

花式出海:Opera的中國式蝶變

我在一年前的文章中提到過,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已然具備誕生「中國方案」的基礎,應該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指引下推動互聯網領域的「e帶e路」,目的是將中國互聯網發展經驗沿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我也跟多家媒體談到了同樣的觀點。

總結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業務拓展,有幾個方面的特點跟美國顯著不同:一是基礎設施薄弱,不但體現在網絡基礎設施上,而且表現在商業基礎設施上,這導致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必須自己動手解決公共服務問題,當然這也成為新業務的孵化機會,如支付寶和菜鳥網絡的誕生。

第二個特點是,競爭環境極其惡劣。一方面表現在商業模式的抄襲上,只要出現有前景的商業模式,一夜之間遍地開花,創新公司輕易就能被巨頭們狙擊,這就形成了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探索模式創新,巨頭們負責運營分發」的格局。另一方面,短兵相接的競爭異常慘烈,從免費為王下探到了補貼為王,如此惡劣的競爭環境讓國外的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土壤裡幾無存活機會。

第三個特點是,互聯網應用特別接地氣。從QQ的各種花式玩法到小米的屌絲經濟,再到無處不在的手機支付,甚至蝗蟲般佔據城市街道的共享單車,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總能以極其接地氣的方式找到迎合用戶需求的辦法,中國成功互聯網公司提供的應用基本上都是讓你無法拒絕的應用。

第四個特點是,進化速度特別快。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橫向的用戶規模擴張很快,能夠短時間內席捲全球市場。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不但橫向變道快,縱向升維也很快,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已經面目全非了。這邊滴滴倡導共享經濟的話音未落,那邊以專車為代表的服務經濟就已扛起了滴滴營收大旗。微信,幾乎每一年,都活出了人生新高度。

以上是我看到的中國玩法。倘若把這些玩法槓桿化到其他市場去會怎樣呢?比如,把歐洲的互聯網公司拿到中國來,經過中國式互聯網改造之後,再出口到非洲、東南亞這些互聯網欠發達國家,會不會出奇效呢?答案是:可以!Opera就是成功一例。

這家1995年誕生於挪威的瀏覽器公司,始終在傳統瀏覽器巨頭的夾縫中艱難生存。雖然Opera瀏覽器於1996年剛推出的時候是全世界最快的瀏覽器,並且該瀏覽器始終能夠創新出一系列的功能,但不幸的是,Opera的創新功能「一直被模仿,總是被超越」,所以這麼多年下來也就混了個半死不活。

2016年,Opera實在經營不下去了,開始尋求出售,最終被周亞輝(崑崙萬維總裁)和周鴻禕(奇虎360董事長)這兩位周姓男人以81億人民幣全資收購,之後中方資本和管理層進駐Opera,並進行了一系列的中國式改造。

首先,將原本單純的瀏覽器改造為集搜索、社交、內容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級應用,並增加信息流廣告模式,利用已有的用戶基礎迅速規模化。其次,2017年1月,推出Opera News新聞服務,用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內容分發和推薦,讓Opera News成為了海外版今日頭條。第三,以中國速度衝擊非洲和東南亞市場,快速上線、快速導流、快速裂變,適應了中國嚴苛競爭環境之後,應對非洲和東南亞市場,簡直就是高維打低維。

上市之前的Opera,已經擁有3.2億用戶數,按用戶數計算,Opera是總部在歐洲的最大互聯網公司。有意思的是,這家總部在歐洲的互聯網公司,大股東和運營基因是中國公司,而其服務對象又是非洲、東南亞用戶,最後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聯繫起了五個大洲的市場。這種尺度的協同,實屬罕見!

結論:擇天下公司改造之,不亦說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