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從不外傳的要訣:三性調養、六合練身、五官合心!

眾所周知,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其真正起源不可追溯,總之,它是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而發展的,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最古老、最根本的一部分。人類進化,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人類發明創造了文字,各種事物發展的經歷過程和驗證結果,都用文字記述了下來,形成了各種思想派系,學說理論也漸趨完備。

武術也依附著唯物科學的觀點學說,昇華到獨具自我風貌的、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的境界,日漸形成與社會、國家、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武術文化。

傳統武術從不外傳的要訣:三性調養、六合練身、五官合心!

三性調養法

原文:眼為見性,耳為靈性,心為勇性,此三性者,術中之妙用也。

註釋:眼為視覺,可以觀察任何事物的變化向神經中樞傳導信息。耳為聽覺,任何響動的聲音都可辨別。所謂的心,即為大腦,是人體的總指揮,需要反應靈敏、指揮得當。調養,就是鍛鍊,使其成為習慣,成為自然而然。

傳統武術從不外傳的要訣:三性調養、六合練身、五官合心!

六合練身法

原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左手與右足合,左肩與右胯合,左右皆同,內外尤當合,共十二合。

註釋:在武術訓練過程中,手身步是其外形的表現,手的高低左右是有一定要求的,什麼樣的步,手應該怎樣與其配合。如果是弓步,不管是順步還是拗步,手在上位,足在下位,其前後、左右的位置須在上下垂直線的點上相照應,這就是達到了手足相合。同樣能使肘膝、肩胯相應也就自然相合了,這些也都是以上下直線而言的。心意是其精神狀態的體現,只有精神貫注,意才不外散,氣力也就自然充實,這也是其相合的標準。

傳統武術從不外傳的要訣:三性調養、六合練身、五官合心!

五官合心

原文:耳與心合益聰,目與心合益明,口與心合多益勇,鼻與心合多益力,手與心合多益疾。

註釋:耳、目、口、鼻屬外五行,皆有內竅相通,又各司其功能,各有其具體表現,如聽、看、嗅等。文中所講的心,是傳統概念認識,是人體內在意識活動的形容,常說的有心志、心意、心思、心想等,耳朵以聽聲響來辨別事物和方位,用心加強聽的能力,就能更清晰地加以辨別。

武術自有史以來,在各個歷史階段中都是以其社會現實作用而存在的,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更有當前意義,並蘊含著未來意義。

武術提高了人體自身能力,增強了身體素質,使人們能適應多種客觀環境;長期的刻苦訓練,培養了人的堅忍不拔性格;樹立起堅定不移的意志,激發奮進情緒和迎難而上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