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評論!今天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雞缸杯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明成化雞缸杯

鬥彩雞缸杯燒造與明成化年間,因其杯壁上畫有惟妙惟肖的公雞、母雞圖案,故稱雞缸杯。明代的雞缸杯非常的小,口徑大概是八公分,高度大概是一半,四公分,矮墩墩的,那麼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雞缸杯歷史上一定是要有功能的,因為我們距離歷史比較久遠,有的器物如果功能性一旦丟失,我們現代人看起來就會比較恍惚,對我們後人來說,確實是一道難題。我們現在探討雞缸杯的功能,必須要有其他證據證明他是做什麼用的。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唐代吃茶

有人認為它是喝茶的,能不能喝茶呢?確實能喝茶。但是歷史上是不是喝茶的呢?我們需要證據。

我們中國的飲茶習慣有過幾個階段的變化,唐代是一種飲茶習慣,通俗的講像喝菜粥一樣,就是茶和茶水一起吃,所以又叫吃茶,就是這麼來的。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唐代大碗喝茶

到了宋代,提倡喝純茶,但是宋代的飲茶習慣非常的複雜,不利於普及,到了元代,遊牧民族發明了泡散茶的方法。進入明初,朱元璋下令“廢團改散”,把團茶廢掉,改為散茶。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明代飲茶

為什麼要改散茶呢?為了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喝茶。國家才能從茶葉上徵收更大的稅收。就是這麼一個原因。

改為喝散茶以後,明顯的,茶杯就大了,飲茶的工具就大了。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由於紫砂壺這樣的工具的興起,導致喝茶又出現小杯。所以這個過程是我們判斷一個杯子是否是茶杯的一個過程。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在明朝中葉的時候,就是剛開始“廢團改散”的時候,沒有我們現在一樣用小壺、小杯喝茶,所以這個雞缸杯,理論上講就不是喝茶的。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成化天字罐

成化雞缸杯聞名天下,與其同時聞名天下的還有成化天字罐。這是明朝成化年間最著名的天字罐,底下寫一“天”字,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天字罐,跟這個雞缸杯配在一起,紹興黃酒,往往就是這個樣子的。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天字罐底部

天字罐的功能,一直也不清楚,一直找不到歷史文獻,證明它當時是幹什麼用的,它有一定的體量。在紹興地區,有大量的這樣形狀的罐子,現在都有,他們那它來盛黃酒。所以這樣的體量,我認為是喝黃酒的。這個能裝一斤半,這個雞缸杯喝黃酒,大小還是很舒服的。

雞缸杯不是用來喝茶,也不是用來喝白酒,那它到底做什麼用的?

就是這樣的一套組合

所以我認為,歷史上這個杯子,和這個罐子,配在一起,應該是用來喝黃酒的。

大家認為雞缸杯是做什麼用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