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翁解讀風水經典系列-《青囊經》(十二)

以下是語音的文字實錄:

目前為止我已經詳細地把《青囊經》的上卷內容為大家解釋完了。從今天開始,我們來繼續解讀《青囊經》中卷的內容。

在之前的第一講中我就為大家講過《青囊經》的上卷叫做“化始”,化學的化,開始的始。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講天地、宇宙生長運行的規律,這一卷我們可以把它比作是唯物主義哲學中的“認識論”。

而我們今天要開始解讀的中卷,叫做“化機”,天機不可洩露的機,這一部分是講天地運行的規律是如何影響萬物及人的發展,這一卷我們可以把它比作是唯物主義哲學中的“方法論”。

《青囊經》中卷第一句“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這一句實際上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上卷論述天道自然“化始”之後過渡到論述天道自然對人的影響,也就是“化機”。

“天有五星”,這裡的“天”不再是指“天道”、“自然”或者“陰陽”,而是有具體所指,實際上就是指我們平時所說的天空、宇宙,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說天空中有五星在依天道自然運行。五星是指水辰星、長庚星、歲星、熒惑星和鎮星,依次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五個行星。

“地有五行”,這裡的“地”和“天有五星”中的“天”一樣,也是特指,就是指我們腳下的大地,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說大地上有五行在依天道自然運行。這裡的五行,狹義上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但實際上這裡是指世間大地上的所有物質,因為古人認為萬物皆有五行之屬,五行包含了萬物。

“天分星宿,地列山川”,這兩句實際上講的是上兩句“天有五星,地有五行”的結果。意思是:天空中的五星,大地上的五行,各依天道自然運行而不亂,那麼自然就產生了或者叫“化成”、“化出”了天空中的所有星宿和大地上的山川。

接下來“氣行於地”四個字,我們必須要弄懂這裡的“氣”指什麼。很多人認為這裡的“氣”是指“生旺之氣”,這很明顯是有問題的,首先,我之前多次講過,《青囊經》一書的行文習慣,很少出現非常具體化的描述,將此處的“氣”解釋成“生氣”“旺氣”太過具體化,既不符合此處的語境也不符合《青囊經》的論述習慣。第二,對風水學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很清楚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生旺之氣”宜靜、宜凝聚,最忌擾動,既如此又怎麼可能“行於地”?難道不怕“界水則止,乘風則散嗎”?因此,此句中的“氣”不可能是指“生旺之氣”。

實際上這裡的“氣”依然是指天道,指自然,指“理”,更簡單地說就是指“事物運行的規律”。因此“氣行於地”的意思應該理解為:天道自然之理存在與大地之間。

“形麗於天”四個字,我想聰明的人這裡應該已經可以猜出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天道自然的規律存在於宇宙之中。那麼具體怎樣解讀呢?“形”這個字我在上一講中已經詳細地講過,就是指天道自然的規律。“麗”這個字很多人解釋成“美麗”、“壯麗”,進而把這一句解釋成天道壯麗地存在於天上。這種解釋實在太可笑,“麗”這個字實際上在古代有一個很常用的動詞意,就是“依靠”“依託”的意思,《後漢書·張衡傳》中講“人無所麗”,就是人沒有依託沒有依靠的意思。而“形麗於天”中的“麗”字,很明顯也應該取“依託”之意,意思是自然天道依天而行。

接下來的兩句“因形察氣,以立人紀”,應該很好理解,意思是,我們通過山川地理的外形,觀察其分佈、外形等是否符合天道自然運行的規律,從而就可以判斷出這個地方對人的影響。

最後,我為大家做一個總結《青囊經》中“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的意思是:天空中的五星,大地上的五行,各依天道自然運行而不亂,那麼自然就“化成”、“化出”了天空中的所有星宿和大地上的山川,天道自然之理存在於大地之間,自然天道依天而行,因此,我們通過山川地理的外形,觀察其分佈、外形等是否符合天道自然運行的規律,就可以判斷出這個地方對人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