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命名的「閣」,聳立這座大城市中心地帶,全國少見

濟南成了網紅,其實,這更是一座英雄之城。今年,濟南將迎來濟南戰役勝利70週年、濟南解放70週年,那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提到“閣”這種建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南昌滕王閣、蓬萊市的蓬萊閣、寧波天一閣等這些歷史名閣。放眼全國,以“解放”命名的“閣”,在大城市裡可能只有濟南這一家。與歷史名閣相比,解放閣是年輕的。但就對一座城市的意義來說,解放閣絲毫不亞於那些歷史名閣,與這座城市可以說是一種血肉聯繫。

以“解放”命名的“閣”,聳立這座大城市中心地帶,全國少見

首先,從為什麼要修建來說,它承載和訴說著一場偉大的勝利。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濟南,取得濟南戰役的偉大勝利。解放閣下面的城牆,正是攻城突破口遺址。解放後,濟南人民在這裡的舊址上建起巍峨壯觀的解放閣,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濟南解放。2014年到2015年整修時,解放閣進一步強調了它作為攻城突破口遺址的歷史地位——也就是真正走向濟南戰役偉大勝利的第一步!

其次,從修建過程和整體佈局來說,解放閣寄託著濟南人民對於革命勝利的無比自豪,對於革命先烈的無比懷念和對於美好生活的無比嚮往。1965年建成10米高的石砌臺基,後因“文革”停建。1985年於臺上建閣,1986年9月24日落成。在建閣的過程中,濟南市發動全市工人學生義務勞動,靠肩挑手抬完成了巨大的工程。在臺基東側壁立《解放濟南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由濟南書法家朱學達楷書。臺基西側嵌濟南市人民政府1986年9月立、書法家武中奇書的《解放閣修建碑紀》。閣底層大廳。大廳中央矗立一組高大塑雕——濟南戰役英雄群像,四周陳列著濟南戰役革命文物。這些年來,有關部門對解放閣不斷整修提升,解放閣愈發生機勃勃,成為人們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陶冶情操、遠眺美景的好去處。

以“解放”命名的“閣”,聳立這座大城市中心地帶,全國少見

濟南是人民解放軍攻克國民黨軍隊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也是蔣介石集團以大城市為主的“重點防禦”體系總崩潰的開始。濟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序幕。為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啟了戰略起點。毛澤東審閱修改新華社社論《慶祝濟南解放》,親筆增加“的偉大勝利”五個字,並題寫:“這證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任何一個國民黨城市已無法逃脫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了。”

1948年8月底,中央軍委批准了華東野戰軍關於“攻濟打援”的作戰部署。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華東野戰軍以14萬兵力組成攻城兵團,以18萬兵力組成阻援打援兵團,於9月16日發起濟南戰役。經過8晝夜激烈的攻堅作戰,9月24日攻克濟南,爭取吳化文部2萬人起義,合計殲滅國民黨守軍10.4萬餘人,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戰役發起後,徐州國民黨軍援兵懼怕被殲,未敢深入推進。濟南攻克後,菏澤、臨沂、煙臺等地的國民黨軍隊紛紛棄城逃離。至此,山東全境除青島等極少數據點外全獲解放。

以“解放”命名的“閣”,聳立這座大城市中心地帶,全國少見

為了奪取濟南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付出了巨大犧牲,傷亡26991人。他們的偉大犧牲永垂史冊,如永恆的群星閃耀於歷史的天空,永遠銘記於人民心中。濟南不僅修建瞭解放閣,還將原四里山改稱為英雄山,埋葬烈士千餘名,修建了巍峨的英雄紀念碑和廣場。英雄山和解放閣,已經成為濟南的紅色基因傳承的基地,成為這座城市的標籤。人們總結濟南戰役的精神:愛黨愛軍,依靠人民,英勇頑強,敢於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