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陷入巨額虧損,上市求生的貓眼恐難如願

9月3日,互聯網娛樂平臺貓眼在港交所公佈招股說明書,正式啟動了IPO進程。招股書顯示,光線及其關聯方、騰訊和美團持股比例分別為48.8%、16.27%和8.56%,是貓眼排名前三的大股東,同時有投資人坦誠,看了招股書,比較失望,內部已經調整了估值,百億不到。

雖有巨頭站臺,但貓眼依然身處持續虧損的尷尬境地,自身的現金流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貓眼在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缺口高達2.3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1.17億翻了一番,近三年的虧損總額更是達到了21.13億。貓眼自身的現金流也不容樂觀,上半年淨流出4.47億,用貓眼自身的話說,“現金留出淨額要求我們獲取外部融資,以滿足我們的財務需求。倘我們無法如此行事,則我們可能違反付款責任,或無法按計劃開展業務。因此,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由此可見,貓眼上市融資已經是勢在必行。然而,現如今港股風雲震盪,貓眼自身也存在著行業競爭壓力大、業務結構不合理、商業信譽減值等問題,能否在低迷的港股實現10億美元的融資目標,依然是個未知數。

連年陷入鉅額虧損,上市求生的貓眼恐難如願

三年虧損21.13億?實際上可能會更多

其實,最令人心存疑慮的是,貓眼在招股書中公佈的經營數據。因為此前,屢屢試圖通過會計手段來美化財務嗎,使其經營狀況看起來撲朔迷離,令人難以捉摸。

連年陷入鉅額虧損,上市求生的貓眼恐難如願

2017年5月,貓眼大股東光線傳媒發佈的《關於出售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顯示,貓眼電影於2016年度實現收入10.53億元,虧損5.11億元;四個月後,在光線發佈的《關於參股公司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公告》中,貓眼的虧損金額從5.11億減少到了1.09億元;到了同年10月,光線傳媒的《公開發行2017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公示,貓眼16年度的淨利潤已經達到了199.5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通過三份公告,貓眼財務狀況實現了360度大逆轉。

對此,專業財務人士分析道:“上市公司對經營業績的會計處理有很多空間,其可能把貓眼的成本轉移到其他關聯公司當中,以此來增加淨利潤。”貓眼如此做派是否違規暫且不論,但毫無疑問將會對許多財務知識相對匱乏的普通人造成嚴重誤導。

所以說,從貓眼一貫美化財務數據的做法來看,21.13億元的虧損金額是否真實還在兩可之間。更何況,近年來貓眼在線票務、電影出品、在線宣發等主營業務,發展並不順利,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想要盈利更是難上加難。

主營業務不振,貓眼遭遇商譽危機

“市場份額超60%,提供宣發支持的電影約佔中國總票房的90%,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3億,貓眼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社區,貓眼專業版是中國娛樂行業最受歡迎的專業App。”事實上,貓眼在招股書中的自我認同,並不能改變其核心業務陷入窘境的事實。不管是電影宣發還是在線票務,貓眼近年來的表現都遠遠稱不上樂觀。

正如貓眼在招股書中所談到的那樣,“倘用戶不再認為我們服務的有用性或吸引力與競爭對手所提供者相若,或根本不再有用或具吸引力,則我們可能無法維持或拓展我們的用戶基礎或用戶參與度……我們可能無法有效應對娛樂市場的變動,從而可能對我們的市場份額、用戶留存率及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從當前局勢來看,貓眼在互聯網票務領域的確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面對競爭對手的壓力,貓眼需要源源不斷的補貼投入,來維持當前的行業地位。所以說,現階段的貓眼不僅無法通過互聯網票務的電商服務費來盈利,還很可能因為持續補貼而產生高額虧損。總之,只要在線票務領域的格局不明朗,貓眼想盈利怕是遙遙無期,畢竟今年上半年網上娛樂票務業務營收佔貓眼總收入比重為高達61%。

連年陷入鉅額虧損,上市求生的貓眼恐難如願

(《後來的我們》劇照)

就在線票務而言,貓眼面臨的另一重風險在於其商業信譽的流失。近年來,貓眼屢屢通過電影票加價銷售、大數據殺熟等手段來割用戶韭菜,在業界引起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以今年五一檔鬧得沸沸揚揚的“退票門”為例,貓眼作為該片的出品方、發行方和主要退票渠道,收到了業界了廣泛批評質疑,行業信譽大打折扣。從當前微博輿論來看,貓眼在用戶中的口碑隱隱有崩壞的趨勢。例如,對於貓眼上市這件事,網民們是這樣評論的,“呵呵,上市套現跑路”、“看評論就知道啊,貓眼沒人用,才上市圈錢!”

連年陷入鉅額虧損,上市求生的貓眼恐難如願

貓眼在互聯網票務領域遭遇的危機,在電影出品、宣發領域似乎表現得更加明顯。2018年票房TOP10影片中,僅《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兩部影片有貓眼重點參與,票房TOP3影片更是無一與之相關。對此,行業人士分析,貓眼與其大股東光線傳媒的宣發業務發生重合的時候,對同檔期的兩部影片,往往會側重宣發其中一部,引起了業界的嚴重不滿。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十問光線”事件,貓眼接手的《神秘巨星》和光線傳媒接手的《英雄本色2018》檔期撞車,於是後者成為了犧牲品,引起了導演丁晟對光線的公開聲討。有了《英雄本色2018》的前車之鑑,製作方在將影片交於貓眼營銷時,自然會考慮再三。

在互聯網票務和電影製作宣發齊齊走低的情況下,貓眼幾乎很難通過其主營業務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加之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出現大規模虧損也在情理之中。持續虧損外加有限的想象空間,貓眼即便上市,恐怕也很難獲得二級市場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