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楼市现状表面看与落户"井喷"有关 其实还有隐情

近日,西安落户之容易,轰动全国!近期,西安楼市出现“极端”情况,个别盘出现千人“抢购”百来套房源的情况!春节后持续到目前的市场显得有些“妖”,与新增落户人口“井喷”有关?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1

大学生落户西安更容易

3月22日,西安推出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即可办理落户的举措,此举的方便快捷,引发全国媒体和竞争城市的关注!

效果也很明显!公开数据显示,短短三天时间内,截止3月25日,就新增落户1555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0以上。此前数据,2017年新增落户25.6万人,2018年1-3月新增近15万人,截止目前,累计应超过40万人落户西安!

政策好之外,还得益于户籍部门多路并举,持续深入厂企、全国高校积极宣介落户。从数字看,目前应该说成果巨大,“人才争夺战”势头良好。

自2017年3月推出“最宽松”的落户政策以来,西安不断简化迁移落户的手续、材料、审批流程,各类人才、本科45岁以下可举家随迁,新毕业大学生凭身份证+毕业证落户、2018年推出“掌上户籍室”等,西安“落户难”一去不返。

2

人才红利决胜西安未来

大学生及各类人才选择落户西安的数量激增,与2017年以来城市风貌的积极变化所展现出来的新气象、人才新政+户籍新政+创业新政等综合作用力的结果。在最好的时候,作出理性的选择,投身建设美好大西安,成就个人事业梦!

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增人口,对西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结构性增加了各类企业所需的劳动力;多元化的思想和智力交融,提升西安的城市活力和创造性;各类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促进西安服务业的繁荣和品质提升,等等。

各类新增人才的流入,在住房层面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方面,大学生廉租房、人才公寓等,仅能解决一部分。获准建设的单位自建房、各类长租公寓,也可满足一部分。其他则需要通过购置商品住房来满足。

从数字来看,未来五年,拟建22万套公租房,对于拟吸纳“百万”大学生来说,缺口很大;单位自建房虽可获得建设土地手续优先审批,但未来增量存在不确定性。长租公寓的租金水平不低,能够租得起的人士有限。为大学生、各类人才提供低于市场价20%商品住房政策“尚在研究”中,何时执行未知。

综合而言,因短时间内无法提供足量的公租房、单位自建房、人才公寓等“分化需求”的各类住房,主要还是要商品房市场来调节解决。人口的净流入,而且数字大而稳定的话,从理论层面看,对西安楼市的影响是积极的长期的。

3

人口净增长对市场和房价影响

那么,近期楼市有些“妖”,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否有关,如有,关系多大?是不是如传言所说大家都来“抢”房所致?

不妨先来看看“落户”的类型。从2017年到目前,落户人群与楼市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原先在西安长期工作人士,通过宽松的落户政策,解决了户口。这类落户群体中,本身已有住房,单位自建房或购置商品住房,或还不止一套,甚至多套。在限购背景下,他们对楼市新增购买力贡献不大。

二是近期为了买房而落户,而本人并没在西安工作和居住。受西安房价自2017年的突然表现出来的活跃态势影响,及基于对西安发展预期的看好,投资考虑买套房,“过几年来西安”、“将来考虑住”。这类购买力,是当下的主力之一。

三是先落户,但到西安工作还有一段时间,买房也暂时不会。这类群体和第二类的共性是,都只是暂时成为落户增长的一个数字,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立即成为当下购买力的一部分,还只是未来劳动力和消费力的储备。

从总体看,人口净流入对西安楼市的近中远期的影响在于:1、长期看,隐性地给予楼盘在价格上的坚挺和后市看好的信心;2、中期看,对房价的影响是波浪形的,不同时间段内对不同区域不同楼盘的影响不一。3、近期看,阶段性行情会出现,但较长周期地保持“高烧”的概率不大。

3

“妖市”或引发后手干预

当下楼市有些“妖”,主要由两类购买客群的积极入市有关,一是上面第二类落户人群,二是本地改善型置业人群。出于对未来房价走势的不确定,认为还要涨的预期更多些;加上担心首付比例还要提高、利率上浮,以及货币贬值等因素,而在当下积极入市。这其中,出于投资目的购买的,占比不小。

因有了“西安户籍”,最大的便利是不受限购影响,在全市范围内可任意选择楼盘。近期,在限购区域的少数楼盘出现“一房难求”、“全款付”、“开盘秒清”等此前罕见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可上市房源相对偏少外,多少也与前述两类购房群体“合唱”有关。

当前的市场行情之所以被称为“妖市”,还与变相“炒房”这个不宜公开解读的因素有关。虽不占多数,但一直未绝,对少数楼盘造成的“火爆”假象,有着直接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限购背景下,多数楼盘感到有压力,而个盘却出现不愁卖、敢于不断突破价格天花板、不急于出货而慢慢卖的原因之一!

2017年西安“去库存”已成历史,2018年“控房价”是新课题新任务。微观层面看,毫无疑问的是2018年将继续深化行业规范;宏观层面看,全国“两会”后,已有多地出台收紧楼市调控政策,对西安来说,年内行政干预力度加大是必然,甚至再度出台差别化精准调控也不奇怪。

近期,个别银行已传出“认房又认贷”的消息。而这,或是变相调控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