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全勝峽,因全勝莊大峽谷而得名。

傳說丘處機曾在青虛山修全真教住此,故名全真莊。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來此“掃蕩”,八路軍打敗日軍,取得勝利,然後改為全勝莊。

迎客松

保定唐縣——全勝峽

進入山門,走過百米,迎頭便能看見在百尺懸崖上,一株高大的柏樹傲然聳立,樹圍一抱有餘,歷經數百年的風霜依然枝繁葉茂,樹下鬱郁的都是它的子孫,就像一位偉岸的老人帶著他的子孫後代,帶著濃濃的鄉情,積年累月,傾身頷首迎候遊客的光臨。

三勝泉

保定唐縣——全勝峽

三勝泉原名三聖泉。相傳丘處機修道煉丹,踏遍群山,尋訪佳泉聖水。到此處,發現三眼泉水,冬暖夏涼,飲之甘甜清涼,有去暑解熱,清肺化痰,延年益壽,護膚養顏之功效,乃定為道家引藥煉丹,煮飯泡茶之聖水

此泉冬溫夏涼,味甘富養,常飲可使人獲福祿壽三勝。

風水硯峰

保定唐縣——全勝峽

“風水硯”的得名起於一個傳說和風水先生的斷語:

相傳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遣文曲武曲二星下凡,打造秀美山川。二星按落雲頭,來到風水硯旁,由文曲星執筆繪圖佈景,按天罡之數繪成三十六道風景,由武曲星執斧開鑿,一夜之間,造成這神奇無比的峽谷仙景。又因為全勝峽全狀如金椅,風水硯正好坐落在金椅前方,恰好適合坐椅撫案執筆蘸硯辦公,風水師稱此處必出文人名士。因此這硯臺成了當地的風水聖地,文人墨客到此,必先拜祭之。當地人把此處稱為“風水鼎硯”。

北湖堤壩

“風水硯”峰下攔有一道水壩,貼峰壁建有一六十六級的登道。

保定唐縣——全勝峽

北湖堤壩

登上這六十六級臺階,立即置身於狹長的峽谷之中——兩側參差壁立的崖夾出窄窄的一線幽深空間,曲折有致的“彳亍”棧下,一潭碧水蓄於谷底,秀出一幅峽谷銀河的美妙畫卷。

北湖

保定唐縣——全勝峽

“峽谷銀河”——北湖

碧水名北湖,幽谷曰三維澗。此處上有一絲天(一線牽),中為一線橋(彳亍棧),下是一縷水(牽手渡),故得名。

三維澗

保定唐縣——全勝峽

站在三維澗的盡頭、“牽手渡”渡口,便可見一條“銀鏈”由峽谷一側的崖頂飛瀉而下,落水之聲甚大。崖底的潭水不斷溢流而出,形成來時所見的“北湖”。

天長瀑&地久瀑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當年大禹治水,按天地人三才造成大瀑三座,有天長、地久、人和之意。天長瀑地久瀑均為懸瀑,落差達三四十米,飛瀑從天而降,“誰持白練當空舞,疑是銀河落九天”如此壯美的景觀,怎不令人心胸豁達,心曠神怡呢?人和瀑兩道瀑布像人字形從天而降流入峽谷,冬天還會形成冰瀑,頗為壯觀。

小龍頭長城

傳說此地是大峽谷龍王出澗處,故名小龍頭。又有長城蜿蜒入澗,故名小龍頭長城。與山海關老龍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共有288步臺階。登上頂部烽火臺,回望大峽谷,龍頭龍身龍尾渾然一體,確有象形之感,更有登上好漢坡之嘆。

全真七子七峽潭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一、二、三、四、五、六、七峽潭,相傳是全真七子造訪修行於全真莊時各據一潭。即馬鈺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龍門派)、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孫不二清靜散人。

老龜

傳說古時全勝峽谷有一年偶發洪水,為扼治水患,遠在通天河內的萬年老龜跋山涉水來到此地,奮然跳入水中用身軀阻擋和分流洪水,化洪流為細流,化暴流為長流,保障了有洪不成災,常年不斷水。百姓感激老龜的見義勇為,懇切地挽留老龜,永住此地。老龜毅然答應了百姓的要求,捨棄了舒適的通天河河府,在大峽谷中安頓下來,久而久之,老龜慢慢變作化石,永遠守護在大峽谷中。老龜是神仙化身,遍身都是寶:撫撫老龜脖,事興家又和,摸摸老龜腚,無災又無病,瞅瞅老龜眼,才高又志遠,坐坐老龜背,活到一百歲。

乳巖壁畫

十里長峽,兩壁皆畫。相傳是當年文曲下凡描繪山川時,將剩墨潑濺於此,於是山石脫落,岩漿滾流,形成千姿百態的乳巖壁畫, 像一條長長的畫廊,飛禽走獸,山川林木,造型奇特,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聯翩,嘆為觀瞻。

天竅門

竅門,也叫天竅。相傳過去有一人慾上天堂,便在此攀巖而上,幾攀幾落,屢落屢攀,當他攀到九九八十一次時,終於感動了上帝,從懸崖上方垂下了一根藤條,他抓住藤條一步步攀了上去,只見天門洞開,他順利進入天堂後恍然大悟,堅持才是最好的竅門。此門便是人們後來稱之的天竅門。

寶塔峰

寶塔峰處於三流域交匯處,大峽谷中心,四周不連,孤立成峰,狀若寶塔,兩側溪流環繞,煞是神聖。相傳,古時候,這條大峽谷山洪暴發,河水狂烈,當地百姓苦不欲生,大禹治水至此地,置玲瓏寶塔於水中央,於是洪水平息,變成溪流,沿大峽谷曲蜒而流,成為七潭淨水,滋潤著山川,造福著百姓。

野猴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全勝源

保定唐縣——全勝峽

在九龍潭的上方,有一股清泉,它位於陡壁米高苔蘚野花叢中,呈方角噴出,流勁十足,落池有聲,水質清涼,甘爽激人,充顯源頭之象徵。又因為地處全勝峽谷溝掌部位,故稱全勝源,意喻大獲全勝的源動力所在。

全勝牆

全勝牆,乃遊區之終點。意味著遊覽圓滿得勝而返之意

全勝峽瀑布與水潭相接

一景環扣一景

北方罕見的喀斯特地貌

大峽谷遮天蔽日

鍾乳美石遍佈峽谷

溪流淙淙,潭瀑飛縱。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保定唐縣——全勝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