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营口│营口传统木浮雕工艺

走进营口│营口传统木浮雕工艺

清代流行于山东省,起初是细木手工,题材多为吉祥图案、花鸟等,作为一种附加的装饰流传于民间,用于梳妆台、针线盒等闺房用品。营口开埠后传入营口。当时的营口商贸发达,商家在年节、开业庆典等礼仪活动中互赠礼品,木浮雕画题材逐步演变为福、禄、寿、财神等形象,悬于厅堂供奉或用于室内装饰。20世纪90年代以后,木浮雕手工艺向精致化发展,题材也大有开拓,传承人高谊长取材于古典名著,创作出《水浒》、《红楼》、《三国》、《西游》系列人物作品。营口木浮雕工艺独特,巧妙利用木质自身的纹理色泽,按其纹理的自然走向进行超薄浮雕,配以局部的精雕细琢,浑然天成,被业内人士誉为“神木浮雕”。

走进营口│营口传统木浮雕工艺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yingkouchunqi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