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

  見證戰國金戈鐵馬的狩獵紋帶蓋銅壺、反映隋唐絲路繁盛的綠釉載絲駱駝俑……9月13日至11月23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華夏瑰寶”展覽上,洛陽博物館的20件(套)珍貴文物將驚豔亮相。

  洛陽是千年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歷史文化,是洛陽最有價值、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資源,也是最值得向世人展示的寶貴財富。近年,市委、市政府圍繞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提出打造“博物館之都”的發展目標,著力打造洛陽旅遊“升級版”。

  隨著洛陽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目前,我市博物館數量、種類和發展速度均居全省首位,博物館群已成為古都洛陽的文化新地標,隆起了洛陽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的文化脊樑。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


豐厚“家底”撐起“博物館之都”

  兩手一摸河洛文化,雙腳一踩秦磚漢瓦。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洛陽的文化遺產燦若星辰,各類文化遺存十分豐厚。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顯示,洛陽共計登錄可移動文物419918件(套),佔全省總量的23.68%,居全省省轄市首位。

  如何利用文物資源,講好洛陽故事?我市提出,以打造“博物館之都”為目標,建設以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為特色、以洛陽博物館為中心、以國有專題性博物館為支撐、以非國有博物館為重要補充的博物館體系。通過持續擴大免費開放範圍、策劃舉辦優秀展覽、加強對外合作交流、開展文化活動、提升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和展示文物保護成果,努力讓河洛大地的一個個博物館“活”起來。

  近年,我市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目前,我市已建成開放各類博物館68個。其中,國有博物館19個,非國有博物館49個;國家一級博物館1個,國家二級博物館3個,國家三級博物館3個。

  展開洛陽的博物館地圖——一座座寶庫內涵豐富,代表不同時期的文化印記,蘊藏著厚重的河洛文明,既有代表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又有展示萬里茶道遺蹟的關林、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山陝會館)、洛陽民俗博物館(潞澤會館),還有華人尋根問祖之地周公廟博物館、洛陽老子紀念館……

  走在洛陽市的大街小巷,不經意間抬頭,就會與一個博物館不期而遇。豐富而有特色的藏品,品位十足的各種展覽,寓教於樂的社教活動,總有一種能打動你。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

“博物館之都遊”漸成旅遊新亮點

  “到洛陽旅遊,除了龍門石窟、白馬寺,我們還打算去一些特色鮮明的博物館看看。”今年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還未開幕,家住武漢的旅遊愛好者馬彥軍就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了旅遊計劃。

  隨著全域旅遊時代的到來,我市正以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為核心,打造洛陽文化旅遊“升級版”,加快實現由“老三篇”向“新三篇”轉變、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由“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

  “博物館之都”建設,就是實現洛陽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之一。

  2017年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前夕,我市發佈了10條“博物館之都遊”精品線路,10條線路各具特色,內容豐富,涵蓋了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大運河交匯點、萬里茶道、大遺址、非遺傳統技藝、豫西古建築、紅色旅遊、崢嶸歲月工業遊、河洛尋根、探寶尋秘等方面,滿足了不同遊客的需求。

  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我市再次啟動“暢遊博物館之都”活動,精心謀劃推出了10條精品旅遊線路,邀請各界賓朋參觀,感受“千年古都”韻味。

  今年4月20日,我市與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古都學會合作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古都論壇”,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圍繞古都文化遺產和博物館建設展開了廣泛交流,為我市“博物館之都”建設搭建了新的平臺。

  每逢週末或假期,市民王琦都會帶著孩子到各類博物館逛逛。他說,洛陽的博物館數量多、種類多,帶孩子參觀,既能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也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樂趣。

  近年,我市不斷加強陳展工作,與各地多家單位、優秀博物館“聯姻”,如洛陽博物館分別與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局合作舉辦“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展”“廓清典藏文化財富滋養弘毅民族精神——河南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等,為群眾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陳列展覽。

  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全市各類博物館共接待遊客近1880萬人次。“博物館之都遊”,正成為洛陽旅遊的新亮點。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

“博物館之都”建設步履鏗鏘

  驅車前往位於偃師市的二里頭遺址,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所在地的藍色圍擋內,建築主體一層結構已全部完工,二層結構也將於近日完工。

  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建設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將於2019年10月建成開放,屆時將成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範區,將為河南文化高地建設、洛陽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構建夯實“土層”和“立柱架樑”,讓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築牢根基。

  每一個博物館都是這座城市的璀璨明珠,彰顯著河洛文化的魅力,讓人處處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根據洛陽“十三五”期間文物工作規劃,到2020年,我市將建設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博物館之都”。

  眼下,我市博物館層出不窮,建設進展令人振奮。洛陽契約文書博物館主體建築完工,計劃明年10月下旬正式開放;洛陽考古博物苑等遺址類博物館建設持續推進;孟津、伊川、汝陽等縣域博物館加快建設步伐……

  除國有博物館外,我市還充分利用大遺址保護、古建築修繕、傳統村落保護、名人故居修繕、澗西工業遺產保護等機遇,鼓勵各行業、各地區結合其文化特色及相關文化資源,建設更多的展示行業特色的博物館,以及與民俗、科技、體育、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有關的專題博物館。目前,牡丹博物館、體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郵票博物館、新聞博物館等行業博物館正積極開展前期建設。

  洛陽建都年代早、建都朝代多、建都時間長,民間留存的文物數量驚人、質量上乘,這為創立民辦博物館奠定了基礎。我市將推動非國有博物館數量和質量的提升,探索專業化管理與非國有博物館運營相結合之路,形成合理、高效的運營機制,提升陳展水平和質量。

  足音鏗鏘,一路向前。今天的洛陽,正在建設“博物館之都”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本版圖片由記者 常世峰 魯博 劉冰 攝)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

他山石

西安:博物館邁向“智慧化”

  今年6月,西安市文物局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簽約合作。騰訊利用平臺優勢將西安的文博資源進行整合,協助建設智慧化博物館,通過打造智慧遊園應用系統,有效提升文物展館觀眾體驗、科技水平。同時,利用位置服務、文創開放平臺等技術,建設西安城市歷史文化標誌系統和智慧數字文創體系,推動博物館邁向“智慧化”。

「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加快建設博物館之都

聲音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要發揮好博物館這所“大學”的教育功能,關鍵在於講好文物故事,讓冰冷的文物活起來,使公眾在遊覽中學到知識。這需要各博物館除了深入挖掘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還要做好歷史文物故事的編劇工作,把學術的內容通俗化,建立公眾和文物之間的聯繫,進而使公眾更易接受。當然,除了靠講解員口述,還要積極創新文物傳播的方式,善用展覽、視頻、講座、遊戲等方式,利用燈光、網絡等手段,使文物傳播更具趣味性。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 (豔豔 帥華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