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請給我一瓶1982年的二鍋頭

對不起,請給我一瓶1982年的二鍋頭

“給我一瓶1982年的拉菲,要先醒2小時”。在1990年代的港臺電視劇中,經常出現類似的橋段,來襯托人物的揮金如土和品味。近年來,隨著茅臺、瀘州老窖等企業大力宣傳老酒年份定價和“價值發現”,未來的一天,很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橋段,不過主角換成“1982年的二鍋頭”。

01

按年份定價

茅臺老窖祭出抬價“寶典”

2016年以來,茅臺五糧液先來了個價量齊升,引發了白酒價格漲漲漲。進入2018年,宏觀經濟不振,據說年輕人都開始就著涪陵榨菜喝二鍋頭,還喜歡上拼多多去賣28元29包的抽紙,這可咋好,酒怎樣才能賣出去?

增量市場再漲價?顯然不行,老百姓的6個錢包都被房地產榨的差不多了,只有從存量市場動腦筋。於是,酒企把社會庫存當老酒的“按年份定價”應運而生了。8月,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下發《關於茅臺醬香系列酒建議指導零售價格的通知》。通知顯示,將對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貴州大麴酒、漢醬酒、仁酒等系列酒的價格按不同年份進行了標準制定。

對不起,請給我一瓶1982年的二鍋頭

以53度500ml茅臺王子酒為例。茅臺王子酒每瓶每年的加價標準隨年限增加而提高,即2017-2013年每瓶每年加價30元,2012-2011年則每瓶每年加價40元。如2018年茅臺王子酒的零售價為228元,在每瓶每年加價30元下,其2017年的價格為258元。以此類推,2011年茅臺王子酒價格將高達458元。

按照這一算法,茅臺王子酒每存放一年增值5%—10%,遠比存銀行合算。這麼賺錢,經銷商還不得一個勁的進貨、進貨、進貨?

不過比起瀘州老窖,茅臺的這一招又OUT了。瀘州老窖在上半年已面向全國啟動了針對瀘州老窖·國窖1573經典裝、瀘州老窖特曲工農牌、瀘州老窖特曲和瀘州老窖頭曲等單品的瓶貯年份酒回購計劃。日前,一瓶2006年產的國窖1573(500ml),專家評審團給出3730元一瓶的回購價。兩瓶1987年產的工農牌瀘州老窖特曲合計回購價竟高達24000元,真是炒酒勝過炒股啊。看起來酒企按年份酒定價,真的是一場皆大歡喜的買賣?

02

1982的二鍋頭

誰來買單

對不起,請給我一瓶1982年的二鍋頭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說一千道一萬,這麼多酒企熱衷於年份定價,實際是希望發揮酒類獨具的金融屬性,提升產品價值。對於少數具備增值潛力的名酒而言,年份定價合理可行,但如果一擁而上,最後誰來買單呢?

以茅臺系列為例,飛天茅臺因為產量有限,工藝複雜,確實具備保質增值的潛力。但是茅臺王子酒、迎賓酒、貴州大麴等作為中低檔產品,能否保值增值,值得考慮。

有業內人士表示,茅臺醬香酒的年份化定價模式,其定價方式是企業主導,而不是市場推動下的內在需求。此外,茅臺醬香酒較之飛天茅臺,也並非是硬通貨,消費者買不買單,還很難說。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按年份定價策略,必須是已經被市場認可的中高端品牌,它們的老酒才有收藏價值,產量不能太大,這樣才能激起市場的需求慾望。如果沒有穩定消費群的白酒品牌,就不要貿然嘗試按年份定價,否則其稀缺性如何體現。

有酒企表示,未來酒類消費更多消費的是一種文化和情感。比如,2018年生人,20年後喝一瓶2018年的XX酒,就更能勾起其對當年的回憶,也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但是實際上,要是這瓶酒缺乏品牌和知名度,可能也很難讓消費者掏出錢包。

有老酒經營者表示,目前中國老酒市場真假難辨,發育並不成熟,陳年5年以上的老酒,價格未必比“新酒”高多少。酒企此舉,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

確實,如果每個酒企都一擁而上按照“年份定價”,那麼某一天“1982年的二鍋頭”很可能成為1982年生人生日宴上的爆款。別慌,先找找看還有1982的敵敵畏沒有。

對不起,請給我一瓶1982年的二鍋頭

關注“中食財經(微信號:ZSCJ 360)”

對不起,請給我一瓶1982年的二鍋頭

聯繫方式:18500208165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