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作為一種吉祥裝飾起源於新舊石器時代交替時期,至後經過不斷的完善,到秦漢時期,龍的形象基本定型。龍紋在瓷器上的出現大約在南朝晚期至唐朝,宋元時期龍的形象演變得越來越規範化,明清兩代是龍紋的全盛時期。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清康雍乾三代,龍紋出現更為頻繁,在瓷器裝飾紋樣中,龍紋的運用非常廣泛。此時的龍紋裝飾技法多樣,繪畫精緻,表現形式十分豐富。主要包括青花、釉裡紅、鬥彩、五彩和顏色釉等。不同的裝飾技法體現的藝術效果也各有不同。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康熙朝龍紋頭大,身較細,龍身翻轉捲曲,氣勢兇猛。如鎮江博物館藏康熙款黃地紫綠戲珠龍紋碟,碟內底繪二龍戲珠紋,周圍繪火焰紋,火焰為連續的“山”字形。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雍正朝龍紋繪畫雅緻細膩,色彩柔和典雅。館藏的雍正款青花雲龍紋碗,碗外腹繪雲龍紋,龍身細長,龍的表現上突出龍角以及龍鬚,給人怒髮衝冠的感覺,雲紋呈壬字形。雍正的雲龍紋繼承了康熙朝雲龍紋的風格,在構圖中呈散點狀,將龍紋與雲紋相結合,共同構圖。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乾隆朝龍紋繁縟、華麗,龍紋裝飾滿而密,顯示出華麗的風格。乾隆款綠釉雲龍八寶紋蓋罐,蓋罐腹部的龍紋,張牙舞爪,龍發濃密,向上飛揚,動感強烈。捲雲的形狀類似於長腳如意雲,乾隆雲紋特點是長腳如意雲,這是典型的乾隆朝風格,其輔助紋飾是火焰紋,火焰紋繼承了康熙朝的特徵,為連續的“山”字形。青花黃釉戲珠龍紋盤,盤內底繪戲珠龍紋,盤口沿下繪二龍趕珠紋,火珠在前,龍在後,龍怒目圓睜,龍爪非常有力,奮力向前追趕火珠,周圍繪火焰紋。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通過以上對清康、雍、乾三代官窯瓷器上的龍紋介紹,大體上對清三代龍紋的特徵有所瞭解。康熙朝龍紋威猛、雄壯;雍正朝龍紋含蓄、纖細;乾隆朝龍紋繁縟、華麗。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專業送拍,目前國內業務有送拍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國嘉德;海外業務有送拍香港保利,中國藝海,臺灣中正,香港勞倫斯,新加坡金沙,美國聯邦,美國繆斯,阿聯酋迪拜拍賣等,承諾送不進去全額退款,根據各拍賣行歷史成交記錄為您選擇您藏品適合的拍賣行合作上拍。

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上的龍紋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