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小米侵权 酷派自救或起效果

起诉小米侵犯知识产权的酷派又刷了一次存在感。


1月26日,酷派集团(02369.HK)发布公告称本公司附属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近日就与小米旗下公司的发明专利权纠纷,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起诉。


自2015年乐视入股酷派以来,酷派也从当年的一线阵营跌出前十,业绩亏损。而小米风头正劲,摆脱贾跃亭后的酷开始自救。现在与小米撕逼不管如何,会提升酷派的知名度。


蒋超同时指出乐视不再是酷派大股东,酷派最大的风险过去了,目前很多银行已经重新愿意为酷派增加额度,但目前酷派的资金已经足够维持运转。”


同时酷派正在积极谋求复牌,摆脱由于乐视而遭受的在资本层面的影响。


同时他也告诉中国资本观察(ID:zhongguozibenguancha)记者,目前酷派与供应链的关系也趋暖,主要的大的零器件供应商都已经开始恢复酷派分付账期。

起诉小米侵权 酷派自救或起效果

酷派的行动


酷派诉被告生产、许诺销售、销售侵权产品等行为侵害原告三项发明专利权:


(1)专利号为ZL200610034034.8名称为“移动通信终端的协同方法及其界面系统”的发明专利权;


(2)专利号为ZL201210250264.3名称为“终端和应用程序的新事件的处理方法”的发明专利权;


(3)专利号为ZL201210064396.7名称为“终端和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的发明专利权。


酷派寻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生产、许诺销售或销售涉嫌侵害原告发明专利权的行为,但未列出具体求偿金额。


真相如何,目前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酷派从自救中抽身出来,开始起诉友商,证明了酷派的自救已经起到效果。


自从2016年11月份乐视大规模出现的资金链危机以来,乐视手机业务的很多供应商由于未能拿到劳务费,集体来到了乐视总部大楼,开始与乐视方面长达数月的沟通与谈判,都是为了乐视的欠款。

回顾酷派这三年,只能用唏嘘来感叹这个曾经中国手机的销量翘楚品牌,就这样作没了!


酷派最辉煌的时期就是2014年,这个时期的辉煌,也间接地造成了酷派后面的窘境,因为2014年小米发展十分迅猛,但酷派没有做好互联网手机;华为、oppo、vivo等开始放弃运营商渠道,当时光景不如酷派的供应链,只有酷派仍然紧跟运营商;后面的魅族、华为的荣耀、中兴的nubia、联想的乐檬等一大批互联网手机品牌也十分潮流,酷派仅仅在2014年底推出面向社会化渠道的ivvi品牌,错过了互联网手机的风口。


不过酷派集团当年的财报也是十分好看的,2014年年报净利51285.50万港元 同比增长47.14%。这样的成绩放在资本市场也是十分优秀的。后面酷派的苦日子就开始了。


不久前发布的2017消费者手机使用和手机零售年度报告也显示,酷派的国内销量已经被其他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身后:


而市值上,酷派的股价从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近一半市值蒸发掉。


酷派窘境


据酷派集团此前披露的2016年未经审计的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79.94亿港元,同比下滑45.5%,净利润从上一年度的盈利转为亏损,且亏损额高达42.1亿港元。


据2017年8月15日酷派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目前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截至2017年7月31日的营业收入约为27.16亿港元,同比下滑约为52%,且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偿债压力加大。


公开资料显示,依赖运营商,酷派在2012年上半年就创造了三款销量过百万的机型。可以说依赖运营商的定制和补贴曾为酷派带来了广大的市场和利润,同时也为酷派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酷派CEO蒋超在接受中国资本观察记者采访时说,“此前酷派受乐视影响很大,这种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乐视早期引进的团队不懂产品和经营,导致酷派这两年产生了巨额的亏损;第二是由于受乐视牵连,酷派在银行方面一度没有任何融资能力,同时在资本市场遭遇停牌。”


实际上,酷派并不是没有希望翻身,酷派前CEO刘江峰曾对外透露,酷派是拿着金饭碗讨饭。“实际上酷派有很多资产,手握(价值)100亿元的房地产。”有消息显示,酷派现在的资产最有价值的是“土地资源”,其在多处科技园区都有很好的地块。

酷派自救


与贾乐亭分手后的酷派如何自救成了摆在前面前的当务之急。


当年位居国内手机第一阵营的酷派,曾发展到50万台手机的生产物料无法购齐的窘境。


据酷派对外发布的消息称,酷派名下有价值超过百亿的土地,将引入开发商共同开发,而1月4日,接手贾乐亭手中股权的威日创投,背后的股东为深圳地产商京基集团创始人陈华家族。此前媒体报道称京基将入场,已经向酷派注入部分资金。

起诉小米侵权 酷派自救或起效果​据媒体报道,酷派之前储备的地产资源,成为当前酷派获得资金支持的主要原因。由于地产商入局,酷派在资金问题上松了一口气。



发力海外手机市场


酷派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海外市场来拯救自己。


实际上,国内手机市场空间基本已被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等厂商瓜分。截至今年9月底,华为的手机发货量为1.12亿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已超过苹果。酷派想要在这里东山再起,难度可想而知。


在此情况下,酷派似乎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美国市场。


酷派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海外市场来拯救自己。这两个月酷派在美国市场不断有利好消息出现。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酷派营收同比下滑39.9%,但在海外市场却逆势增长,同比增长32.75%,在酷派营收中占比达到22.05%。上个月开始酷派与T-Mobile合作的机型Catalyst卖出200万部;与T-Mobile合作的继任产品Defiant整体销量已经突破300万部。而酷派美国也完成了与美国Amazon的战略合作,与其合作推出的AI(人工智能)手机coolpad Splatter也已在美国市场面世。酷派现已是美国市场上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大中国智能手机品牌。 


在酷派常务副总裁杜金彪看来,美国90%的手机市场都是运营商市场,更符合酷派的发展。一方面酷派主要研发力量全部围绕美国市场来做,在美国圣地亚哥也部署了一部分研发力量。另一方面是配备最强的销售团队,抓美国前方的销售。再者,集中其他资源、精力重点主要投向美国市场。今年上半年,酷派在美国出货量同比增长60%,是酷派现在发展最快的市场,也是最大的市场。


在美国的中国厂商出货量排行中,酷派排第二位。而未来两三年,酷派要做到全美中国品牌第一位。


地产换资金


随着酷派偿还平安银行债务、宁波银行撤诉、与浦发达成和解,目前酷派对银行的负债已基本解决,在融资上也获得较为宽松的环境。


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新东家的到来。


此次接盘乐视手中酷派股权的威日创投,在市场上并不为人熟知。威日创投是一家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但其可查的公开资料很少。有消息称其背后或许是京基地产的资本力量。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京基地产方面的证实。


一位酷派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酷派的新股东是一家房地产商,对方进入主要看中酷派的地产资源。”

起诉小米侵权 酷派自救或起效果​酷派地产一角



酷派前CEO刘江峰曾对外透露,酷派是拿着金饭碗讨饭。“实际上酷派有很多资产,手握(价值)100亿元的房地产。”有消息显示,酷派现在的资产最有价值的是“土地资源”,其在信息港、松山湖、科技园北区等多处都有很好的地块。


在乐视表示有意出售酷派后,业内就有“酷派欲通过土地进行资本合作”的消息传出。外界甚至称,酷派有意从手机制造商转型房地产企业。


布局AI


CEO蒋超规划的酷派AI会有三大层次和三大方向,从而实现AI系统和产品完整配套。这三大层次是:基于安卓8.0的AI系统、与合作伙伴一同开发的四大应用平台(通讯社交平台、生活健康平台、学习平台、AI game平台)以及人工智能云。三大方向为: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行为趋势识别、神经网络算法,三大方向都已经成立团队。酷派已经与美国运营商展开合作准备第一季度推出美国第一款4G儿童手表。据了解,AI手机将首先在美国非运营商市场推出。


至于此前的人员流动的传闻,蒋超表示,酷派中国本地人员的流动是战略调整所致,西安地区的裁减也是因为战略重心转移至美国,不过已经开始在当地招聘所需新型技术人才,重新组建西安研究院。

未来,酷派公司不但会在手机领域做大做强,还会不断拓展其他业务,比如非手机类的物联网智能硬件。让AI的便利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种便利。


不过酷派作为中国的手机企业,如果失去大本营市场,难免会让人对其发展前景质疑,毕竟海外市场受到的影响的因素更多。


知名IT专家梁振鹏告诉记者:“国内市场格局已定,酷派基本没有机会再重新回到第一阵营,虽然酷派开发土地和发力国外,但在国内手机市场基本没有希望。仍是一家无法让人看好的企业。”(中国资本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