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旅遊景區環境規劃設計,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佈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一般來說,景區規劃過程中會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1、景區功能的完善和主題的明確

景區環境的規劃設計應根據其服務對象的不同明確功能和主題,以不破壞景區既有景觀為基礎,將景觀區、綠化區、服務區依照自然和諧的原則,使既有景觀和當代景觀完美融合。

2、提高景區人造景觀的藝術品位

高品位的景區綠化是一幅美麗的立體畫,它是各種園林要素的藝術組合,是巧奪天工的人造大自然再現,使人在其中有融於大自然之感。

3、體現歷史文化內涵

將自然與歷史文化緊密聯繫,是景區規劃應注意的,能否畫龍點睛,使歷史人文景觀與周圍環境協調,並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需要經過反覆設計和論證,甚至模型推演,才能得出結論。

4、提升遊客參與度

在景區環境規劃過程中,設計方案時應當有意識地提升遊客的參與度。景區本身是為了使遊客獲得審美心理的滿足和歷史文化的體驗。

5、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

應當對景區規劃的方方面面進行科學的論證和認真的計算,以保證景區規劃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最小,從而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具體到規劃過程中如何體現這些原則呢?我們通過文科園林規劃設計的相關景區案例來看看以上原則是如何貫穿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的。

案例一:安徽·亳州古城渦河景區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項目地點:安徽省毫州市

項目規模:279.9萬平米

亳州作為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歷史古蹟眾多,文化底蘊豐厚,旅遊景點豐富,有著這樣的歷史文化基礎,項目也致力於打造出更有前景、放眼未來的景觀文化旅遊5A景區。因此,渦河景觀綜合策劃,結合了當地的剪紙、三花節、藥、酒、道等文化,打造一個古風遺韻、魅力藥都的功能景區。景觀規劃將原區位中的名勝古蹟納入其中,開展了更多的以生態、休閒、購物、交流為主題的不同分區。更有特色的是渦河兩岸,北岸為歷史,南岸為發展,相併而行,寓意傳承與發展,盡顯人文特色。以上規劃,既是突出歷史文化內涵,也是對景區功能及主題的明確。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項目規劃為三個主題區,分別為:養生毫州、記憶毫州、生態毫州。養生毫州注重有氧與休閒,使人們忘記工作的瑣碎,融入生活的輕鬆,提升遊客的參與度。記憶毫州則是改造舊跡,使其規整從而得到更好的保護,體現歷史文化內涵,傳遞人文精神力量。生態毫州的設計以水系、森林、綠地、溼地綠島為主展開,功能結合景觀美感打造更完美的旅遊勝地,充分體現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原則。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案例二:雲南·保山生態人文旅遊區

項目地點:雲南省保山市

項目規模:4109萬平方米

項目以“生態、民生、文化”為主題,打造田園風格體驗新旅遊風尚,明確功能定位。

項目規劃分三期進行,一期以東湖自然景觀和生態溼地景觀為引爆點開發建設,打造城市濱水休閒、國家溼地公園;二期以生態田園美景、花果林遊玩為亮點,開發精品生態農業觀光園;三期以文化體驗區、經濟果林區、山體農業光區三大區域規劃,開拓山地休閒文化。整個景區規劃遵循綠色發展理念,且富有藝術品味。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項目建設過程中,挖掘當地特色文化——哀牢文化,通過建設哀牢文化廣場、壽桃盛園、生態林海、哀牢植物園以及東山森林公園入口景觀印象區等,通過景觀打造,充分體現當地的歷史文化內涵。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此外,利用村寨院舍開發農事風情和本土文化資源,打造以“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農家活,享農家樂,購農家物”為主要內容的農家莊園旅遊方式,提升遊客的參與度。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遵循景區環境規劃原則,打造特色旅遊景點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