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向五家中資銀行貸款140億引爭議,日進斗金為何還貸款?

林丹智慧


華為向銀行借款140億其實很正常,也很好理解,這只不過是正常的一種財務操作,是提高財務槓桿的一種經營行為而已。

華為確實不缺錢,但缺的是流動資金。

這段時間華為向5家中資銀行貸款140億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對華為這種行為表示不理解,華為這麼大一個企業,無論是營收和利潤都是非常大,而且員工的工資更是讓大家羨慕,可是經營狀況這麼好的華為,為什麼還要去借銀行貸款呢?難道目前華為真的缺錢了嗎?

其實華為缺的不是錢而是流動資金。比如2017年華為的營業收入是6036億,淨利潤達到了475億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更是達到了963億人民幣。而預計整個2018年華為的營業收入將達到6800億人民幣左右,淨利潤將達到600億人民幣以上,經營流動資金至少達到1000億以上。

可以說目前華為的財務狀況是非常好的,按理來說,華為根本不需要去向銀行借款,因為上千億的流動資金完全夠他們去做很多事情。

但通過跟銀行借款,華為可以利用銀行的錢來發展自己的事情,同時保證有充足的現金可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這是非常穩健的一種經營方式。

而本次華為所借的140億貸款主要是用於佈局5G產業,目前5G非常火爆,而且未來將會引領產業革命,誰能把握住5G,誰就能獲得未來競爭優勢。而佈局5G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華為把自己的現金流大量用於5G的產業投入,勢必會對正常的經營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為了不影響正常經營活動所需的現金流,華為只能向銀行貸款,這是很穩健的一種做法。

適當的借錢可以提高財務槓桿,提高企業財務效率,同時可以佔領更大的市場。

很多朋友可能認為借錢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實際上並非這樣,聰明的人都會利用別人的錢來發展自己的事情,通過借銀行的錢去拓展自己的項目,這叫做財務槓桿。而且只要銀行的利率低於項目投資的回報率,那就是賺錢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有30個億資金,你只能做30個億的項目,按照10%的利潤率計算,那你只能獲得3個億的利潤。但是如果你向銀行借100個億,那你就可以做100個億的項目,可以獲得10個億的利潤,扣除5個億左右的利息之後,你仍然獲得5個億的淨利潤空間,這個要比使用自己的錢獲得更多的利潤。

像華為這麼優質的企業去銀行貸款利率肯定不會很高,我覺得5年期之內的利率最多是4.5%左右,而目前華為的經營利潤率是比較高的,2017年經營利潤率達到了9.3%,如果按照這個利潤率水平,銀行借款利率是4.5%,意味著華為向銀行借款仍然有4.8%的利潤空間,這個利潤空間完全是通過借銀行的錢來獲得自己的利潤,所以是非常划算的。

目前不只是華為,很多大型企業都有大額貸款。

借錢在生意場上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只要想擴大自己的規模,迅速佔領市場,很多企業都會去銀行借錢。

目前市場的競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而想要快速佔領市場,光靠自己的資金是不夠的,得學會向銀行借錢。所以目前很多大型企業都有很多銀行貸款,除了華為之外,很多企業都有上百億甚至上千億的銀行貸款。

最典型的就是那些開發商,比如萬科恆大碧桂園等,哪一個不是有上千億的債務。

就連阿里巴巴這種輕資產的行業負債同樣也不小,比如根據阿里巴巴2018年第4季度財報顯示,截止2018年末阿里巴巴的負債總額達到了509.57億美元。

所以負債經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想沒有人會嫌棄錢更多,在目前貸款利率相對比較低的情況下,負債經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這對華為也是一樣的道理。


貸款教授


對於不懂財務的人來說,這種明明自己有錢還要去借錢的這種做法,他們會認為要麼這家企業老闆是傻子,要麼這家企業已經瀕臨破產邊緣。

實際上,真正不懂的,是這些噴子們。螞蟻金服明明已經有那麼多錢,為什麼還要發行長期債券?華為日進斗金,為什麼還要向大量銀行貸款?他們也不想想,此類大企業有那麼多專業人員,難道他們真的是吃乾飯的?

我無從猜測華為此次借款的目的,但我以個人的經驗,我覺得,即使不缺錢,借款也有以下好處:

首先是稅務籌劃。要知道銀行貸款利息是可以稅前列支的,即使你不借款不給銀行賺利息,這些錢未必也是你的——因為你要交所得稅。我曾見過一個企業,因為利潤太高,直接用存單質押貸款,用利息來衝抵利潤。

其次是戰略規劃。一個企業現在不缺錢,未必代表將來不缺錢。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有了資金儲備,企業才有能力進行未來發展的長期戰略規劃。

最後,是成本考慮。銀行貸款,未必就是高息,相信以華為的資質,能拿到基準以下利率是非常正常的。最簡單粗暴的一個做法,就是用貸款資金進行套利(我相信華為未必看得上這種小伎倆)。但是很顯然,利用貸款資金賺錢的機會是非常多的。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企業向銀行貸款這是非常正常的,日進斗金的華為確實非常有錢,但是華為有錢的是市值,並不是現金;而一家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開展業務,2018年華為營收1000億美元,摺合成人民幣約6700億人民幣,這個營收已經秒殺了國內絕大部分企業;足足可以說明華為確實不缺錢的。

而華為為何還需要向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五大行貸款,貸款總資金為140億元呢?其實真正華為需要貸款的真實目的相信只有華為自己知道,但是我個人認為華為為何還需要貸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華為暫時缺乏現金經營週轉,等華為資金週轉之後再度還給五大銀行;

(2)稅務策劃,有些企業利潤太高,大家都知道企業利潤都是需要納稅的,而華為恰恰又是高利潤的企業,每年都會交納高額稅收,企業可以直接用銀行存單質押貸款,用利息來衝抵利潤,從而可以少交一些稅費。

(3)華為在儲備資金,那個企業都不嫌錢多,如果銀行敢借企業就敢收;一個企業就是需要充足的資金,資金就是路,沒有資金是開展什麼業務受到限制。就比如華為現在在努力搞5G,很大目的這次貸款就是把這些資金都投入到5G業務當中,

(4)貸款開展華為的兩大業務,手機業務和通信設備兩大主線;由於佈局這些業務資金量太大,華為提前籌備到這些資金,以備之需的時候可以直接調用這些資金,這樣不會耽誤佈局華為業務的發展計劃。

總之華為本次向五大銀行進行貸款是非常正確的,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也更加不能說明華為窮,華為缺錢,或者華為遇到資金鍊問題;任何一家企業向銀行貸款都是正常現象,哪個企業還嫌錢多的嗎?只能能貸到銀行的錢都是好事,所以對於日進斗金的華為向五大銀行貸款沒有什麼大驚小怪,也沒有什麼爭議的;真正華為這次貸款140億元處於什麼原因只有華為自己知道,外界人士都是靠猜測的;但我個人華為本次貸款的真正原因應該是開展5G業務資金需求,所以才會向五大銀行貸款的。


老金財經


即使日進斗金,貸款也是屬於一個企業的正常的操作,企業本身就是利用資金來發展和創造新的財富,有的資金可能來自自己產生的利潤,或者股東的增資,有的資金則是來自銀行的貸款。

即使是蘋果公司和亞馬遜這樣的世界一流公司,也依然需要貸款,國內的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公司也需要向銀行貸款啊,而且還是國內很多國有銀行的大客戶。

為什麼企業盈利還需要貸款呢?

那是因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可以用別人的錢賺錢,由於本身企業的規模龐大,可以從銀行這裡拿到低息貸款,而這樣的公司每年的淨利潤都高,完全就是拿著別人的錢來給自己創造錢啊。二是企業需要用錢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用來做研發,完成渠道建設,比如華為這樣的企業,在研發上面投入巨資,更加需要更多的資金在賬戶上面儲備著。

為什麼很多人都會不理解呢?

那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到企業運營和建設這些方面,不會使用“錢生錢”,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在他們看來,一個如此盈利巨大的企業是完全不需要貸款的,借錢不是給自己增加壓力嗎?

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落後,如今的商業競爭遠遠不是當初了,企業可以這樣做都是有著財務方面的考慮,畢竟他們很難接觸到這些方面,也不懂得財務方面的知識,所以才會成為普通人。


小車說理財


信用發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當今社會,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相互融合,促進了整個經濟發展。沒有金融的支持 就沒有當今的世界500強,也沒有阿里巴巴,也沒有寶鋼。利用投資,貸款就是為了把企業做大做強。僅僅靠“資本的原始積累”,完成宏圖偉業就是夢想。單田芳講話“大筆寫大字,大人辦大事”,大資金才能做“大買賣”。華為不缺錢,但要辦更大的事,就需要更多的錢,貸款140億,就是要把規模做的更大。我們相信,140億會讓華為發展的更快更好。


麻辣SC


華為的張性擴張是有淵源的,可以說中國沒有任何一家民營企業能享受如此待遇,說是國家小媽生的一點都不為過。每年吃著國家幾十億貼補,民營企業生產這軍方通訊設備,國家骨幹人才被安排在華為搞科研,任正非是用強大社會背景在做企業!


Universityriver


這叫捆綁粘連,當年巨人集團因被珠海證府拱火,蓋高樓拉斷現金流,因為從沒貸過款,等要救急時,銀行沒一個出手相救的,掛了!

你欠銀行十萬,你怕銀行,你欠銀行千萬,銀行怕你,你欠銀行十億,銀行是你的。


1丁點兒


因為華為簽了30多個國家。 前期建設5G需要大量資金 就這麼簡單


用戶65865971203


賠了反正是大夥的


爵士人生123


不懂企業經營的人才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