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刘洋:以村为家 倾情帮扶

“刘洋,我家的水泵不好使了,你快帮忙看一下。”“刘洋,我这几天有时间,能再帮我联系一下去黑番鸭基地干点儿活不?”莫旗宝山镇宝山村村民说:“刘洋是旗里派来的帮扶干部,但是他更像是村里人,天天在这里工作。”

刘洋是莫旗林业局派驻到宝山镇宝山村第一书记,2016年9月上任。自从来到宝山村,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把包扶的贫困户视为亲人,总是帮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通过两年与村民们实打实地交往,村民们也把他当成了贴心人,有愁事儿、烦心事儿都会找他帮忙。

以村为家,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宝山村人多地少,缺少产业的实际情况,他深入村屯展开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宝山村有31户贫困户,分布在三个小组,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每户基本信息,对每户家庭情况做记录建立台账,对贫困户当前亟待解决的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基本利益诉求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逐户统计,进行梳理分类,做到心中有数。

尽心尽力办实事。刘洋不但帮助自己包扶的贫困户,即使不是自己包扶对象,有了困难他也会及时帮助解决,贫困户廖国兰就是其中之一。廖国兰家里仅有她一个人,吃水难一直困扰着她,她说:“以前我吃水就靠去别人家拎,我的个子矮,拎点儿水可费劲了。刘洋来到我们村知道这种情况后,帮忙协调还出钱给我打了井,这孩子真不错。”为了解决廖国兰吃水难题,刘洋积极协调,刘洋带头拿出1000元,其他三个村干部各拿1000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廖国兰的邻居也出钱,这样困扰廖国兰吃水难题得以解决。廖国兰说:“现在只要在屋里一推电闸就有水,真得感谢刘洋。”

2017年,刘洋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四种四养”,增加收入。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实施协调社会兜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村里的三到户项目分红,实现了2017年底稳定脱贫22户,正常脱贫4户。

宝山村现有贫困户10户,因残致贫4户,因病致贫6户。今年他帮扶的有3户贫困户,他根据每户具体情况制定了脱贫措施,3户中有2户发展“八种八养”。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是脱贫中最难啃的骨头。为了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能稳定脱贫,刘洋处处留心,寻找合适的产业。

今年他选定了黑番鸭养殖项目,而且这想法在村两委通过了,但是启动资金又成了难题。刘洋带头出资两万元,村主任、会计、党员纷纷响应,共筹措资金13.5万元,2000只黑番鸭顺利“入驻”宝山镇西宝山村。刘洋说:“我们村今年养殖黑番鸭,是带动贫困户的产业,今年的净利润预计在20万元左右,扣除今年的成本及明年的启动资金,年底预计每户贫困户能拿到两到三千元的分红,争取在年底使我们村的9名贫困户脱贫。下一步,我们打算大面积养殖,争取带动整个宝山村村民发家致富。”

心系群众、扶贫先扶志。刘新明几年前一条腿截肢,媳妇也和他离了婚,儿子还在读书,刘新明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刘洋驻村以后经常去他家,和他谈心,鼓励他振作起来。在他的鼓励帮助下,刘新明利用协调来的小吃车做小吃,每天有了稳定的收入。刘新明说:“本来我有双腿,但是因为意外失去了一条腿,我真的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帮扶干部们经常来我家开导我,又帮忙协调给我安了假肢,又要了电动轮椅,又要来小吃车,我没有不努力的理由了,感谢帮扶干部,特别是刘洋对我的关心。”

刘洋说:“能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我心里特别高兴,希望在我的帮助下,他们都能早日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