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9月12日,故宮金秋展覽季將迎來“清初‘四王’繪畫特展”。

據統計,故宮藏有“四王”作品八百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就有104件(套)。

如此豐盛的一場文化大宴,該從哪道菜開始品嚐呢?

不如,先來看看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從它的創作故事說起,走進明末清初那段紛繁的藝術時空。


王翬(1632-1717)

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

江蘇常熟人。

清代著名畫家,著有《清暉畫跋》。

畫法精能、風格多樣,在清代極負盛名。

王翬創作的《重江疊嶂圖》,

高半米,長逾18米。

畫面描繪了崗嶺逶迤,巉巖陡壑,

山間樹木蔥蔚,雲氣蒸騰,

隨著山形地勢分別置有竹塢村舍、水榭臺閣、

酒店村市、板橋棧道,

其畫法融合南北兩大流派為一體,

以巨然的披麻皴參以范寬的短直皴,

脈絡順理,氣勢連貫。

畫面上有乾隆題鑑“王翬重江疊嶂,神品第一”、

“國朝第一卷,王翬第一卷”和七律詩一首。

卷後有近人陳寶琛題跋,

足見這幅作品在歷朝歷代中,

均受到格外的關注。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清 王翬 《重江疊嶂圖》卷(局部)

紙本 1684 年 上海博物館藏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清 王翬 《重江疊嶂圖》卷(局部)

紙本 1684 年 上海博物館藏

尤其是常被人吐槽“農家樂審美”的乾隆,

將其封為“國朝第一卷”,

甚至與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並列“神品第一”,

如此讚譽引得人們不由想要探究它的“誕生”。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清 王翬 《重江疊嶂圖》卷(局部)

紙本 1684 年 上海博物館藏

江南地區,文化底蘊深厚,

一直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清代“虞山畫派”大家王翬就活動於這一代。

康熙二十年(1681)冬,

王翬赴邀到秦淮之地的朋友家小住,

期間為當地鄉友繪製《江城送別圖》卷。

康熙二十三年(1684)夏,

正值江南酷暑炎炎,

時年53歲的王翬同樣應邀去秦淮消暑、故地重遊。

這次“度假”,

王翬可以說是身閒意適,過得非常愜意,

山川景色鍾靈毓秀,

主人招待懇切優渥,

創作靈感如汩汩泉水源源不斷。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清 王翬《武夷疊嶂圖》軸 1703 年 上海博物館藏

返家之後,

王翬餘興絲毫不減,

裁紙鋪毫,耗時三月,

繪製了生平最為重要的作品——《重江疊嶂圖》。

打開《重江疊嶂圖》可見卷首右下鈐有

“漢陽吳氏藏書畫印記”朱文印記,

通卷由九紙拼接而成,

接縫處鈐有“漢陽吳氏”朱文橢圓印記,

共有8處,以防割裂。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重江疊嶂圖》卷 "漢陽吳氏藏書畫印記"朱文印記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重江疊嶂圖》卷 "漢陽吳氏"朱文橢圓印

這些印記均屬於此圖首位擁有者,

也可看出他將此圖視同拱璧,極為珍惜。

據考證,這兩方印的主人“漢陽吳氏”,

正是王翬的朋友吳正治、吳開治兄弟二人。

兄長吳正治可是大有來頭,

他對王翬在京城高官、文人中的推舉有著重要的助力,

他也是王翬進京前結識並獲賞識的在任最高級別官員。

吳正治(1618-1691)

休寧臨溪人,寄籍湖北漢陽;

於順治六年(1649)舉第,累遷至右庶子,授江西南昌道,遷陝西按察使,所至以“清廉執法”著稱。

康熙二十年(1681),

吳正治被授武英殿大學士,

參預內閣機務,成為當朝相國。

守正不阿、剛正睿智,

備受康熙倚重,

又奉旨領銜修纂清史而建功,

再次受到康熙嘉獎,

被加封為太子太傅,

後人稱其為“修史宰相”。

康熙二十六年(1687)致仕歸裡,

與弟開治同住。

四年後(1691)病逝,

康熙特賜諡號“文僖”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清 吳正治 《行書詩》扇 四川博物院藏

在吳正治的眼中,

王翬的畫藝水平

已經超過吳門畫派之首沈周“十倍”,

甚至連王時敏的成就

也不及其弟子王翬的“萬分之一”。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清 王翬《江干話別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1685 年 上海博物館藏

王翬的存世作品

大部分集中在他四十至八十歲之間,

近代鑑藏家吳湖帆曾說:

“石穀子(王翬)年四十左右,在婁東王奉常(王時敏)家臨摹宋元名跡,藝乃大成,間為太常代筆,親受指點,益臻神化,故石谷畫當以四十至五十為極詣。五十至六十自具面目。六十至七十漸落俗套,每失韻致。七十至八十有衰頹氣。八十以外又復變化入神,用筆如萬歲枯藤,蒼辣兼具,有空前絕後之妙。”

此時的王翬憑藉集其大成、自具面目的畫藝,

以及為人稱頌的人品,

逐漸進入到上層社會的關注範圍內。

《重江疊嶂圖》(1684年)就是在這一階段“誕生”的,

吳正治作為王翬的“鐵粉”,

自是對這幅作品尤為喜愛,

也為王翬主繪《康熙南巡圖》和日後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7年後(1691年)王翬受命進京,

主持《康熙南巡圖》這部尤為重要的鴻篇鉅製,

成就了自己創作狀態最佳時的最重要的精品。

一幅佳作,一個好友,

一次機緣,一個評價。

18米的《重江疊嶂圖》,

記錄的是故事,也是歷史。

閒話不多說,一起去看看吧~

看你能不能找齊8方“漢陽吳氏”印,

還有乾隆帝為了避免吐槽藏在畫中的其他印章。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王翬——被乾隆親題的“國朝第一卷”究竟是給誰的?

本文改編自《中國藝術》2018年第3期

凌利中《試析王翬生平各階段之交遊與創作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