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事件,馬雲到底嗅到什麼危險?


劉強東事件,馬雲到底嗅到什麼危險?


猝不及防!

劉強東事未了,另一個爆炸性大消息傳來了。

據外媒爆料,馬雲正準備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職務!他正創立一家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專注教育,並且追隨比爾·蓋茨的腳步,把更多時間和財富用於慈善事業。

什麼,54歲的JACK馬要辭職?

正當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地時候,昨天深夜,阿里巴巴方面終於給出消息了:馬雲週一要宣佈的,是公司傳承計劃,並不是此前媒體報道的“退任”或是“退休”。

也就是說,馬雲要選接班人了。

但無論是金盆洗手,還是要選接班人,馬雲同學辭職的時機,也是在太耐人尋味了。

要知道,劉強東剛剛出事,他就緊趕慢趕地宣佈“我欲乘風歸去”,難道僅僅是一個湊巧?

難道,馬雲是想和劉強東搶頭條?

馬雲當然不是想和劉強東搶頭條,但劉強東事件,應該是深深觸動了馬雲,讓他感受到某種“危險”,並進而堅定了淡出阿里的決心。

要知道,這次京東被劉強東事件帶進了溝裡,恰恰暴露出了京東面臨的困境:作為一個個人高度集權的企業,劉強東對京東太重要、太唯一了:劉強東打個噴嚏,京東就感冒;劉強東晃一晃,京東就地動山搖;而如果劉強東性侵罪名成立,對京東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從品牌上講,每次京東搞宣傳,一個慣用的套路,就是借劉強東和奶茶妹恩愛吸引眼球。因此,京東品牌和劉強東夫婦,有著極強的關聯性,堪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從機制上講,董事會京東的章程中有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條款,即禁止董事會在劉強東不在場的時候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如果沒有劉在場,或者除非他自己迴避,董事會不得舉行正式會議,京東的運行就停滯了。從投票權上講,劉強東目前擁有京東約16%的股份,但是他擁有近80%的公司投票權。劉強東在京東一言九鼎,在央視《對話》節目中,劉強東曾稱:“如果不能控制這家企業,我寧願把它賣掉。”

這樣的企業,當劉強東好好的時候,看不出有啥致命的隱患。然而,現在劉強東突然爆出涉嫌“構成犯罪的性行為”,京東就跟著站上了風口浪尖,股價一跌再跌。如果東哥真有個三七二十一,京東的前途堪虞。

也許,正是看到了老競爭對手的前車之鑑,馬雲嗅到了阿里巴巴發展中最大的危險,下定決心,把自己和企業逐漸脫鉤。

要知道,僅就本身個性而言,馬雲不是一個貪財的人,也不是一個戀棧的人,他最大的夢想,是讓阿里巴巴成為一個基業長青、可以活上一百年的企業。

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其偉大不在於創始人的牛掰、一個兩個產品的強悍,而在於它卓越不群的文化。一個真正偉大的企業家,應當在價值觀、制度、戰略目標上引導一個企業。要建立這樣的企業,就必須淡化創始人在企業中作用,減少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公司創始人之間的聯繫,企業可以依靠成熟的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和人才輸出來,保障巨輪不偏航。就像離開了喬布斯的蘋果,靠庫克這樣的職業經理人,也一樣能很好地活下去,這樣的企業,才能成為長壽的企業。

也許,正因如此,馬雲表示,自己逐漸離開阿里巴巴,這不是一個世代的結束,而是“一個世代的開始”。

這個時代,或就是阿里巴巴漸漸脫離馬雲、斬斷了與創始人臍帶,卻能夠更好遠航的時代。

畢竟,多年來,馬雲就像天山童姥,已經把畢身功力悉數傳給張勇、彭蕾等“弟子”們,形成了阿里模式和阿里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馬雲,阿里也會好好地運行。

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而且是更深的愛。

年青時能捨,是一種勇敢。人過中年時,能捨,更是一種智慧。

對很多人來說,急流勇退是很困難的。但是,對深諳道家“功成名就身退”道理的馬雲,淡出阿里,淡出商場殺伐決斷,更可能是一種心甘情願的解脫。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裡,最絕代的英雄總是要在最輝煌的時刻金盆洗手,退隱江湖。時代過去了,英雄也將隨著時代而去。消逝了的,才是真正完成了的,也才具有美學和歷史的意義。

畢竟,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走著走著就散了的歷程。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這一個心理歷程,或就像古埃及墓碑上這樣一句話:

“幼年時,我想改變全世界,但等我到了青年,我覺得不切實際。於是我想改變身邊的人,然後我壯年了,發覺改變身邊的人也很難,於是就想改變我的親人。

現在我死了,我認識到改變誰都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便改變了親人、改變了身邊的人,因此改變了世界。”

也許,這正是馬雲的核心思想。人生一世,塵歸塵,土歸土!早放下,讓自己淡去,讓公司常青,不啻為一種頓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