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袁仲雪站到賽輪台前

兜兜转转,袁仲雪站到赛轮台前

昨天,賽輪金宇發佈公告,宣佈袁仲雪將接替延萬華,擬補選為公司總裁。7天前,他剛剛被選為賽輪金宇的董事長。

兜兜转转,袁仲雪站到赛轮台前

△袁仲雪(圖源網絡)

袁仲雪的前一個上市公司職務,是青島另一家公司——軟控股份的董事長。6月25日,袁仲雪申請辭去軟控股份董事長、董事職務。

從軟控董事長,到賽輪董事長、總裁,中間隔了不到三個月。袁仲雪的這個職務變遷,讓很多人再一次認識到軟控和賽輪之間關係的深厚與複雜。

賽輪股份成立於2002年,主營業務是子午線輪胎生產。“賽輪子午線輪胎信息化生產示範基地有限公司”,這長達20個字的名字是賽輪最初的公司名稱。根據公開報道,這一“基地”是軟控股份跟青島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的。

當時的軟控,主要業務是生產橡膠機械,給各地的輪胎廠商提供生產設備,包括後來和賽輪合併的山東金宇,也是軟控的緊密合作夥伴,在2009年接受採訪時,時任金宇副總的延安用“非常之愉快,像親兄弟一樣”來形容兩家企業之間的關係。

也正是這對“兄弟”,成為了賽輪最早的股東,其中軟控佔股20%,金宇輪胎的母公司山東金宇建築集團佔股15%。

值得一提的是,賽輪最早的股東中,還有一個和軟控有著密切的聯繫。這個股東是青島雁山集團,總部與軟控股份所在地同在青島市鄭州路上,其子公司青島工業設備安裝工程公司是軟控股份上市時的股東。

直到賽輪2011年上市,軟控仍擁有超過8%的股權。

上市後的賽輪股份,和軟控的合作仍然非常緊密,雙方與雁山集團共同發起成立了青島橡膠谷集團,兩家公司還與青島科技大學共同承建了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賽輪上市後發展迅猛,越南建廠、收購金宇,和以前一樣,其建廠的設備提供方,仍然來自軟控股份。

然而從2016年底開始,情況有了變化。當時,軟控清倉了賽輪的股份,當年軟控股份虧損,賣出賽輪股份可以理解為挽回業績。但到了2017年,袁仲雪以個人身份開始增持賽輪股票,其為大股東兼法人的青島普元棟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亦同步增持。當時這一行為引發諸多猜測:為什麼袁仲雪不增持自家軟控的股票,反而增持賽輪的股票?

現在回過頭看,袁仲雪在賽輪的佈局,已經在2016年開始啟動。

從軟控到賽輪,袁仲雪為什麼要走出這一步現在仍無從判斷,但與軟控相比,賽輪無疑是一個更大的平臺。

兩家公司都已公佈了2018半年報,從營收與總資產來看,軟控分別為12億與89億左右,而賽輪的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5億與148億左右。相比起軟控,在賽輪這個平臺,顯然更有利於相關業務的整合與發展。

除了產業鏈的整合,袁仲雪當前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就是賽輪的控制權之爭。

作為賽輪2016年增發的第一大認購方,位於北京的新華聯控股,從2017年7月開始連續舉牌賽輪金宇,至2018年1月,新華聯與其一致行動人共計持有賽輪金宇4.0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5%。

外界開始聚焦賽輪的控制權,而賽輪自身,多個原有股東也開始聯手自保。

前董事長杜玉岱連續與包括袁仲雪在內的多名股東簽署《股份委託管理協議》,從而確保杜玉岱擁有可控制賽輪金宇的股份比例,上升至19.42%,仍為實際控制人。

由於袁與杜為一致行動人,也可以說,袁仲雪在現階段就是賽輪金宇實際控制人。

下一步,是袁仲雪強勢登場,遏制住新華聯的“攻勢”?還是新華聯繼續增持,與賽輪“互不相讓”?

另一個等著袁仲雪解開的迷團,是賽輪與金宇的關係。

今年以來,賽輪金宇高層頻繁調整:

3月21日,賽輪金宇董事楊德華、副總裁丁鋒、獨立董事孫建強因個人原因辭職。

6月15日,賽輪金宇副總裁劉志遠辭職。

8月3日,賽輪金宇董事、副總裁周天明辭去董事職務。

目前,賽輪的管理層中,原金宇系人馬已所剩無已。據《輪胎商業》雜誌的電子版報道,雙方已分道揚鑣,金宇系諸人已回到東營總部。

下一步,賽輪與金宇會徹底分家嗎?還是在現有框架下各幹各的業務?

無論是在青島,還是在中國輪胎橡膠行業都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袁仲雪,此次站到賽輪臺前,無疑將直接影響兩個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賽輪與軟控的未來、袁仲雪的未來,讓人充滿想像與期待。

兜兜转转,袁仲雪站到赛轮台前
兜兜转转,袁仲雪站到赛轮台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