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河南人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過來的?

“你的故鄉在哪裡?大槐樹下老鴰窩”,很多河南人都說祖先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移過來的,過年蒸棗山的民俗就寄託了對故鄉的思念。那麼有多少河南人是從當時的山西遷移過來的呢?當時遷過來的人現在普遍分佈在河南的哪些縣市呢?

元朝末年,矛盾尖銳,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為了迅速鎮壓反抗,元軍採取了“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再加上中原地區接連發生水旱蝗疫四大災害,河南山東,安徽等地人口出現了銳減。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西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河南當時只有189萬人口,而山西一省的人口就高達403萬人。

為了平衡各地人口迅速恢復生產,從洪武六年至永樂15年的41年間,明朝共組織了18次大規模移民,其中有12次是從山西遷出,人口達百萬以上,造就了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人口遷徙。其中移民河南93萬人,移民山東121萬人,移民河北41萬人。

而位於交通要道、人口稠密的洪洞縣自然就成了重要的移民集散中心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從山西到河南的遷徙以洪洞大槐樹遷豫者居多,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從其他縣遷豫的是極少數。據《洪洞縣誌》記載,明朝時,這裡是廣濟寺,為唐貞觀二年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濟濟,香客往來不絕,唐宋以來,又建有驛站,房舍寬廣,常駐驛官,辦理公差。在廣濟寺旁有一株“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陽關古道即從樹下通過。 為此,明政府便在廣濟寺和大槐樹下設局駐員,集中移民,編排隊伍。 之後移民們便由此散奔向冀、魯、豫、皖各地的不歸之路。

據有關資料的不完全統計,河南全省63個縣有移民。我國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山西遷民於河南者,以彰德府(今安陽)、懷慶府(今沁陽)、歸德府(今商丘)為最多,河南府(今洛陽)、汝寧府(今汝南)、南陽府(今南陽)也不少。

根據史料記載,移民活動大都選擇在農閒的晚秋時節進行,而此時的槐樹葉已經凋落,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冠和那醒目的老鴰窩。棲息於樹杈間的老鴰,在蕭瑟的秋風中不時發出聲聲哀鳴。被迫登上不歸之路的移民們,一步三回首,漸行漸遠,遙望著大槐樹上的老鴰窩,不禁潸然淚下,依依惜別。於是,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了在移民群體中唯一廣為流傳的故鄉的故事,成了他們思念故土之情的排解物,進而變成了故土的象徵性符號,深深地融進了移民後裔們的血脈中。

恰逢中秋,也藉此篇文章紀念一下這段歷史,寄託一份情懷與思念。

有多少河南人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