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每天凌晨3点多,一独臂老人都会出现在蜀冈西峰附近,无论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他推着车走走停停,用半截右臂夹着大扫帚费劲地扫路上的垃圾,已坚持了4年。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他,名叫杨如兴,今年61岁,残疾人,孤寡老人。

凌晨3点,人们还沉醉在梦乡中,杨如兴已经起床了。拖着残缺的胳膊,一只手拉扯着衣服套在身上,用力勒紧裤带。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简单洗漱,顾不上吃早饭,急匆匆地骑着三轮车出了西湖敬老院。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凌晨3点多,路上来往人烟稀少,除了套在身上的反光背心,没有人注意到他,更不知道那藏在衣袖里的半截残缺胳膊。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3点半到台扬路和久扬路开始扫地,每天10小时,两条路来来回回七八趟,不停地发现和清理路上的石头、垃圾、落叶等杂物。

实在饿了,就揣两个前一天买的包子或馒头,趁打扫累了休息间歇啃两口。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同事轮休,他却不敢休息,每天都要上路。聘用他的名扬三联物业给他安排了活儿相对较轻的路段,但如果一天不扫,累积的垃圾第二天会弄得他七上八下,因为他扫地比别人吃力、比别人慢。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用大扫帚时最费劲,杨如兴一只手紧紧握住扫帚把的一端,另一只残缺的胳膊夹着扫帚把的另一端。

与常人摆动两只胳膊扫地不同,他需要整个身体使劲才行。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熟悉他的好心人劝他别太实在,扫的说得过去就行了。他一定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来,说拿了工资就要把事做好。

每天几个小时扫下来,残缺胳膊都会磨得通红。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寒来暑往,手上布满伤口和老茧,还有单手清洗不便累积的污垢。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20岁那年,在砖瓦厂制砖坯的杨如兴受伤截肢。

后来,砖瓦厂破产,他失业。再后来,被介绍到一家化工厂打扫卫生,在化工厂倒闭后再失业。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意外工伤没有给他之后的生活带来保障,倒是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残疾后找工作困难,也一直没找到另一半成家,至今仍孤孤单单一个人。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10年前,作为无配偶无子女无生活来源的农村“五保户”,他住进了镇上的敬老院。管吃管住,每年一两千块“零用钱”。

4年前,他到处托人找工作,因为不想整天闷在敬老院,也想自己苦点钱让晚年生活过得好一些。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只有半只右胳膊,工作并不好找,好不容易才托人找到这份环卫工作。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刚开始非常不适应,要花上几倍于同事的时间和力气,最费劲的是将簸箕里的垃圾倒到垃圾车里。

一只手拿不稳簸箕,经常是簸箕快到垃圾车厢时又将垃圾反倒下来,还得重来。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做环卫工很辛苦,但他觉得这样比什么事都不做要好。

每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对他有很大作用:可以在吃够养老院食堂的饭菜后自己掏钱买菜加餐,还能在晚上喝一点酒,并早早地睡一个安稳觉,另外,还可以存一点钱防老。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他想趁自己还扫的动,再做两三年。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来养老院前,杨如兴住在西湖镇中心村,骑三轮车一二十分钟就能到。

他现在最开心的事是“回家”。以前隔几天回去一趟,没觉得回去有多么值得开心。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老母亲前年去世,老父亲去年去世,属于自己的三间破瓦房今年年初也拆迁了,回家的理由越来越少了。

现在每当接到叫他回家的电话,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杨如兴说,侄子侄女蛮关心他的,经常打电话叫他回家。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杨如兴特地配了一部老人手机,为便于与“家里”通电话。上路扫地,都要带着,有时还会掏出来看看。

最近,听说很快要拿到一套70个平方的拆迁安置房,杨如兴开始陷入两难。

他听说房子到手将失去免费住养老院的资格,也就意味着今后吃饭等等基本生活需要自己出钱了。这笔支出对他不算小数目。

但他也很想住到自己的房子里,甚至已想好怎么样布置新家:厨房和卫生间简单装一下,其他地方不管了。“那里毕竟是自己的家,肯定比在敬老院好。”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有人提醒他,是不是他没有弄清楚政策。他很无奈地说,已经问过几个人了,不会有错的。


做环卫工这几年,杨如兴拿了好几个奖,比如前两年政府发的“金扫帚”奖,最近公司发的优秀员工。

凌晨3点扫马路的独臂老人,住西湖敬老院,这样熬了1400多天……

但这些荣誉与他生存现状的关联,与被他捡拾进垃圾箱的各种垃圾的去处相似,终将尘归尘、土归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