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先鋒榜|ArcBlock冒志鴻:公鏈性能焦慮是被EOS忽悠了

1984年的一天,一位英文老師帶著一把吉他走進江蘇省如清華少年班的教室,下面坐著是來自江蘇省各地學校的尖子生,其中就有冒志鴻。

這位英文老師不按“常理”出牌,不讓大家死記硬背一些單詞語法,彈著吉他、唱著歌就把課給上了。

“我那個時候就學會了很多歐美經典的英文歌。”冒志鴻說。

也是因為老師出奇的教學風格,讓冒志鴻對學英語有了濃厚的興趣。

“周老師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經常跟我們說要打破常規思維,我現在英文這麼好就和他當年用吉他教學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冒志鴻人在美國西雅圖,在百忙之中接受獵雲財經一個半小時的跨洋採訪,這幾天冒志鴻不斷在世界各地為項目奔走,洽談合作事宜,剛剛落腳。

2017年冒志鴻和微軟同事Flavien合作發起ArcBlock(基石區塊)區塊鏈應用平臺,為Dapp開發者提供開發平臺服務,網易丁磊曾擔任其顧問,引起極大關注。

2018年的春節長假,一個三點鐘無眠微信群火爆開來,Qtum量子鏈帥初、隆領資本蔡文勝輪番坐鎮,每人每天分享一個主題並答問。冒志鴻也受邀在群內分享自己這一路來對區塊鏈的認知變革以及提升。

01 創業維艱 仍不斷堅持

區塊鏈先鋒榜|ArcBlock冒志鴻:公鏈性能焦慮是被EOS忽悠了


2004年冒志鴻帶隊創建UUZone,一個社交內容平臺,兩年註冊用戶突破400萬,後因與投資方路線不一致,選擇離開。

“當時簽了協議,如果是現在話,No way,不可能讓資本控制我。”冒志鴻說。

或許是技術思維侷限,亦或許是資本無情,離開UUZone都已成為冒志鴻一段深刻的記憶和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2007年失落的冒志鴻轉戰國外,加入當時還很“強盛”的微軟,一干就是5年。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微軟內部做的流量管理的軟件,現在很多手機裡面都有,獲得微軟內部的創新獎。”

隨著區塊鏈越來越火,冒志鴻看到大家都在討論時直冒冷汗。因為在2009年時,在微軟的冒志鴻就已經是“比特幣礦工”,但是“挖”了一段時間比特幣後,並沒有看出比特幣背後技術的巨大價值,就放棄了。

在區塊鏈越演越烈之際,冒志鴻毅然決然的投入到區塊鏈的研究中。

當時,冒志鴻在創辦一個知識網絡的項目,非常適合用區塊鏈做。但是真正執行時,發現區塊鏈的底層設施還沒搭建好,開發工具也缺乏,冒志鴻想來想去,還是決定自己做底層、做工具。

於是在2017年組建團隊發起了區塊鏈開發平臺——ArcBlock。

區塊鏈先鋒榜|ArcBlock冒志鴻:公鏈性能焦慮是被EOS忽悠了


2017年的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無疑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網易丁磊曾是冒志鴻好友,也是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創業者”,看到火熱的區塊鏈自然想要了解一番,在瞭解ArcBlock之後,擔任其顧問並投資。

02 不做公鏈 做平臺

現在有很多公鏈,ArcBlock卻獨闢蹊徑,選擇做區塊鏈行業裡的開發平臺,因為缺少開發工具是痛點。

一個在以太坊上做的應用要想轉移到EOS上需要花很高的成本,但是如果在ArcBlock上開發,再轉移到其他公鏈成本就小的多。

ArcBlock參考微軟的開放數據庫連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架構思想設計了開放鏈訪問協議,就像ODBC可以提供統一接口,開放鏈訪問協議能夠適配多種不同的公鏈、聯盟鏈,包括並不限於以太坊、EOS、超級賬本等。

“鏈如果可以開發應用,都會有自己的接口,我們定義一個抽象的接口,不需要經過它們的同意。”

這樣一來,應用不一定要在某個公鏈上運行,比如開發者在ArcBlock上開發好後,在以太坊運行,但是忽然發現EOS速度更快,開發者就可以低成本轉移到EOS上。

給開發者更多的選擇權,讓項目先行,而不用擔心底層性能等各種技術要素的限制帶來的問題。

“我認為未來好的應用,用戶端是感受不到底層是哪條鏈。”

就像現在大家叫外賣、打車、聊微信,你並不一定需要知道底層技術,未來的區塊鏈應用也應該是這樣的,用戶並不一定需要知道應用在哪個鏈上,這是ArcBlock目前在做的事情。

而且ArcBlock的學習成本很低,開發者一到兩個星期就可以學會,項目方可以專注於業務,很快出應用,不重複造輪子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但是ArcBlock並不能解決底層公鏈提高性能問題,關於這一點冒志鴻同樣有感觸。

03 架構做的好 性能不是問題

說到如今公鏈的性能問題時,冒志鴻坦誠的說,大家現在都談百萬TPS,是被EOS給忽悠了。

性能不是最大的問題,冒志鴻舉了以太貓的例子,以太貓如果放在ArcBlock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可以把以太貓DNA等核心部分放在主鏈上,其餘所有信息都可以放在鏈外Blocklet層計算,速度非常快。只是以太坊目前的設計導致很難有好性能。

鏈外Blocklet層類似於主鏈的側鏈,可以計算大量的數據。

“本來以太貓這樣的應用大量都是鏈外計算的,包括Fom3D等這些遊戲都是。今天不存在完全在區塊鏈上的應用,除非只是一個智能合約的代碼。”

而且很多應用其實並不需要那麼高的性能。以太坊等很多公鏈就是個大賬本,你也可以理解成數據庫,數據庫有讀和寫兩個操作。

比如你打開imtoken錢包,發現裡面有1個ETH,這是讀操作,這個數據從以太坊這個“數據庫”讀出來的;如果朋友給你轉了1個ETH,那麼你的imtoken錢包有了2個ETH,這就是寫操作,把之前的1個ETH變成2個ETH。

“大部分應用都是大量的讀操作,少量的寫操作。我們在性能提高上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提高TPS是底層區塊鏈該乾的事情,不應該在應用和平臺層幹。”

冒志鴻對於政府監管亦有自己的思考,在談到給政府提建議時他說,“政府應該給創業者更多的空間。美國的法律雖然很多,感覺有很多限制,其實是更自由,因為創業者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後記

公鏈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眾說紛紜,但是無疑大家都在探索,都在為區塊鏈產業添磚加瓦。

區塊鏈產業現在越來越大,就像工信部工業經濟研究所前所長於佳寧博士說的那樣,“區塊鏈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而且在未來3-5年內會有大的爆發。”

ArcBlock作為公鏈與應用之間的平臺,可以幫助更多的開發者快速、低成本的開發應用,但是能否在今年年底成功落地,還需要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