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沉默的大多数》,家长就知道自己把孩子的头脑当成什么了

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的书。也许大家都熟悉其人,但出于尊重,我也要很郑重的官方的介绍一下,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作品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场持久不衰的(王小波热),王小波荒诞不经的想象力和妙趣橫生的叙述方式一定赢得更多的会心的微笑。

看看《沉默的大多数》,家长就知道自己把孩子的头脑当成什么了

介绍完王小波老师,我来说一下这本《沉默的大多数》中,我最有感触的那篇《思维的乐趣》,在这篇文章里王小波说道,有必要对人类思维的器官(头脑)进行“灌输”的想法,时下正方兴未艾。我认为脑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把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她上面,是可疑之举。有一些人说它是进行竞争的工具,所以人就该在出世之前学会说话,在三岁之前背诵唐诗。假如这样来使用它,那么它还能获得什么幸福,实在堪虞。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当然,如果有人乐意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对孩子表示同情而已。

看看《沉默的大多数》,家长就知道自己把孩子的头脑当成什么了

看完这段话,我想起最近一些家长跟我交流的问题:孩子到了大班,是该上幼儿园还是小学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家长,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不上学前班,到了小学跟不上。有的家长害怕不上学前班,别人家的孩子都学了,而自己孩子没有学会落后,总之,都是在为学习知识而发愁。那么,我就在想,家长您把自己孩子的头脑当成了什么?是“灌输”的器官,是要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的接受容器吗?如果,您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头脑,那您就有让孩子一生都有可能感知不到至高幸福的嫌疑,因为孩子一直只是被动接受,连兴趣都很难有,更何况是幸福。


翔太育儿解忧杂货店:本人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多年,对早期阅读、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所研究,并参与出本了《轻松育儿有新招》、《幼儿园亲子园》等书籍,本人分享的文章都是这些年以来的真实所感,均是原创,欢迎大家评论、关注、转发。(未经本人同意,谢绝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