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取代曹家,司馬師在其中的二個關鍵點的作用

司馬懿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發動軍事政變。將無能的執政的曹爽一行人員一網打盡,子遺不留。晉朝司馬氏一百七十年的統治就此發端,但此年的司馬懿已經是71歲的老年人了,體力、精力大不如前。司馬懿折騰了不到兩年,就油盡燈枯,赴九泉之下找曹操給自己做無罪辯護去了。

司馬家取代曹家,司馬師在其中的二個關鍵點的作用

司馬懿總共有九個兒子,排行最長的就是司馬師,所以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不出意料地接了班。雖然司馬懿和司馬師的母親張春華的感情幾近破裂,但司馬懿還是把位子傳給了長子的。

司馬師生於東漢建安十三年,他的性格非常沉穩,史稱“沉毅有大略”,這種性格最適合在非戰爭性質的政變中出彩。事實也是如此,司馬懿在奪權過程中,司馬師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在發動政變時,司馬懿並沒有讓司馬昭參與,司馬師全程參加了政變,並且出謀劃策,建立了奇功。司馬懿在確定第二代接班人的問題上,沒有任何迴旋餘地,非立司馬師不可,不然何以服人?

司馬家取代曹家,司馬師在其中的二個關鍵點的作用

亂世立儲君有個特點,凡是立性格優柔的,多半不成事,比如石弘、姚溼、陳伯宗、李煜;而如果是性格雄悍的,多半能成大事,比如曹丕、司馬紹、蕭、高澄。司馬師的性格優勢決定了他最合適在亂世中接班,時間也證明了司馬師的上臺,對晉朝建立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司馬師在魏國官場的正式職務是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軍政大權一把抓,魏國官場的頭牌大哥。自從司馬懿奪權後,天下人心裡都裂明鏡似的,這江山早晚要改朝換代姓司馬。司馬師的上臺,更讓官場中人堅信了這是個未來一定會發生的變數。

司馬家取代曹家,司馬師在其中的二個關鍵點的作用

人在江湖上混,難免有下臭棋的時候,如果司馬師一步走錯,那也當然,世事萬變,司馬師能不能將最高權力順利在司馬家內部傳承,現在還有可能滿盤皆輸。入生就是一場局,所有人都想笑到最後,司號想獨否把肉,就看他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在司馬師的五年執政生涯中,他經歷了兩場著名的局,一是司號師和保皇派的政治鬥爭,一是和保皇派母正儉的軍事鬥爭。在這兩場棋局局中,司馬師都笑到了最後,直接保障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如果同馬師輸掉了兩場賭局中的任何場,他和整個司馬家族都將人頭落地,其實魏國保皇派反對司馬氏專權的鬥爭,早在同馬懿尚健在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司馬家取代曹家,司馬師在其中的二個關鍵點的作用

司馬懿奪權後,依然打著幼主曹芳的政治旗號,司馬懿沒有改朝換代的條件,不會幹廢立又沒有把握的這等臭自已名聲的事情。這個政治任務就交到了司馬師的手上,司馬又很好的擴張了司馬族對魏的控制力。如此通過後來的司馬昭,至接位的司馬炎,最後晉代魏的條件達到了,司馬家取代了曹家成為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