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經典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說起中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意義的經典著作,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易經》、《尚書》、《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是的,它們的內容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每一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每一部都是當之無愧的經典著作。餘世存、李克主編的《我們的經典》是一套引領讀者解讀十三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的叢書,編者將這十三部經典著作分別冠以《東方百科全書:易經》、《儒化的創世紀:尚書》、《千年的歌唱:詩經》、《倫理之書:論語 大學 中庸》、《正義之書:孟子》、《自然之書:老子》、《自由之書:莊子》、《諸子言思:墨子 荀子 韓非子 管子》的小標題,在內容方面則劃分為原文、語譯、和解三部分,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為讀者提供一條進入經典著作的門徑。

網絡時代,經典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般讀者解讀經典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正義,一種是集解,前者是一種經注兼釋的註釋;後者是彙輯諸家對同一典籍的語言和思想的解釋,再加上彙輯者本人的意見,以助讀者理解。

《我們的經典》叢書的不同之處,即在於原文和語譯之外,編者又加上了“和解”的部分——所謂“和解”,按照編者的說法,即是對經典的註解並不依從於經典自身,而是擴展視野,連接古今中外,在一段經典的話語下,不單純以傳統的方式作註釋,同時也打破時空與地域的概念,廣泛參照中外名人的同類話語,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詮釋。以是,我們從中既看到了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彼此對話,又看到了老子和亞里士多德的相互辯難,莎士比亞、康德、黑格爾同臺登場,魯迅、胡適、徐志摩積極互動,不僅將這段經典話語解釋得更加清晰,也將其注入了現代涵義和時代精神。所謂“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正像編者餘世存所說的那樣:

“在某種意義上,本書既是傳統圖書的新成果,又鮮明體現了網絡時代的精神:萬物相互連接。”

網絡時代,經典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下是一個閱讀碎片化的時代,手機、電子書和網絡,裹挾著各種各樣泥沙俱下的文字,已然成為閱讀的主流。碎片化閱讀的最大特徵,就是即時、隨意、斷斷續續、閱讀模式不完整,讀者讀到的也大都是一些片面的、淺顯的、營養含量比較低的東西,碎片化閱讀的侷限性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如何幫助那些依然喜歡思考、熱愛紙質閱讀的讀者重回經典呢?

以傳統解讀的方式去詮釋古代經典著作,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多元的閱讀趣味了,這就需要出版人去發現經典著作恆讀恆新的一面,發掘出經典著作之於現代社會的價值、之於現代人的意義,誘導讀者重回經典,並從中找出自身需要的東西。《我們的經典》叢書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儘管編者聲言“本書有離經叛道之處”,即是以網絡的共生精神去打開“封印”的古代文明,打開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界線,為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注入新的精神、輸入新鮮血液——恰是本書的這種離經叛道之處,讓讀者耳目一新,給他們的經典閱讀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

網絡時代,經典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毫無疑問,經典著作流傳千年,且影響深遠,自有其內在的合理性。讓現代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更加全面、快捷地汲取其中的養分,應當是當下出版界所面臨的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餘世存一再強調,網絡的共生精神與古典文化的認知其實是一致的,現代人要打開人類文明的精神、聽取先賢們的深刻思想,“尤其是在跟先人對話並滋養自身的修行中,專注、精純的紙質閱讀幾乎是不二之路”。

《我們的經典》叢書以華夏經典為經,以其他文明經典為緯,構建“萬書之書”的格局,體現的既是一種視界,也是一種胸懷,應該說這套叢書的編輯初衷正是基於這種網絡共生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