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衙署文化中華第一。大名自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建貴鄉縣,衛河東岸,一個叫孔思集寺的村莊時來運轉,冥冥之中承載了歷史重任,成為一個個王朝逐鹿的中心。國都、陪都,州、府、郡、路、道、市、縣等省市級衙門在這裡大興土木,節度、都督府、都指揮使、轉運使、鎮守使等大軍區駐地選在了這裡,明清古城又是直隸巡撫衙門、河北第一省會、三省總督府所在地,衙門口之多、之全,在全國鮮有任何城市能比,孕育出“中華第一衙署城”。河北道是“河北”第一聲,城內同時有三級政府機關,大名、元城有時候同城辦公,形成了一城多衙門現象。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名人文化璀璨奪目。大名自古憑藉大運河滋潤,人傑地靈,大名兒女是燕趙慷慨之士的佼佼者。從新朝皇帝王莽、臨朝五帝的國母王政君、晉代大文豪束皙、唐代四柱預測祖師爺李虛中,以及名將郭元震,文學家宋白、柳開、潘閬,明代首輔黃立極、成基命,梁山好漢盧俊義,客籍官員狄仁傑和北宋五大名相包拯、韓琦、呂夷簡、寇準、蔡京,到近代革命家郭隆真、歌壇巨星鄧麗君,可謂風雲際會,十分耀眼。孫臏在家鄉馬陵道射殺龐涓,留下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漢代王氏家族出了九候五大司馬、兩位皇后和一個帝王,顯赫一時;束皙斷注《竹書紀年》,掀開了史前歷史真貌。建國初期,共和國將軍邯鄲籍6人,其中大名縣籍3人;現在邯鄲籍省部級在職幹部13人,其中大名縣籍7人;中共十三大期間,3個在職省委書記是大名縣籍。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紅色文化影響深遠。位於大名縣城北關的大名七師是直南革命策源地。建黨之初,大名人馮品毅在校長謝臺臣的支持下,在這裡發展黨組織。冀南、魯西、豫北縣市的早期共產黨人,都是在大名七師接受革命教育,拉起了革命的紅色大旗。從大名這座城,先後走出了150多位共和國高級將領。

五女師全稱直隸省第五女子師範學校,培養了一批現代女性,打破封建枷鎖,在漫漫長夜裡撒播火種,迎來了共和國的黎明。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河北省第一個女共產黨員郭隆真是金灘鎮金北村人,青年時期沿衛河北上天津,和周恩來、鄧穎超、劉清揚等人宣傳革命,1937年在濟南千佛山被韓復渠槍殺。

1939年11月,鄧小平在善樂營(營鎮)清真寺召開會議,指導冀南、魯西一帶抗日;紅軍師長柴鴻儒血染疆場、冀南專署專員解蘊山為國捐軀。

1966年4月3日,周恩來總理視察大名縣楊橋公社前桑圈大隊抗旱工作,住在藍牧師樓。總理勤政廉政、敬業愛民的領袖風采激勵後人。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宗教文化蔚為大觀。由於大名在歷史上是政治、經濟、文化區域中心,水陸交通便利,吸引了各行各業的社會精英在這裡聚會。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佛教、儒教在大名落地生根,形成了六大宗教和睦共榮的局面。金北村元代清真寺、營鎮清真寺、南關清真寺等回族群眾的活動場所多達20多處。十九世紀末期天主教、基督教的洋傳教士們紛紛來大名傳教,大名成為冀魯豫一代的主教區,至今仍有東街天主教堂、藍牧師樓等百年建築,成為古建藝術瑰寶。道教歷來在民間盛行,東土山、中土山、西土山、天佑宮等道教場所活動不斷,聲勢浩大,吸引了方圓百里的信眾。佛教寺院遍佈縣內各地,尤其是唐代興建的興化寺,是臨濟宗的祖庭,每年有日本、韓國信眾前來禮佛。壓沙寺、普照寺規模巨大,氣勢恢宏,影響深遠。大名作為歷史上的行政區域中心,一個城內曾經同時出現府文廟、縣文廟和城隍廟、關帝廟的奇特現象,大運河馱來的大名城,可謂儒教盛行,香火鼎盛。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運河文化獨樹一幟。大運河舟楫繁忙,大名成為樞縠中原的都市。大名縣的運河文化又可以分為藩鎮文化和石刻文化。單說石刻文化,足以使世人驚歎。唐代藩鎮割據時期,靠運河水路之便利,運來巨石,塑成魏博節度使何進滔的德政碑,後來被北宋大名府尹樑子美抹去刻字,改成五禮記碑,現在乃是全國最大的整體碑刻。何進滔老爹何弘敬的墓誌也是全國最大的墓誌。興化寺門前的石獅子也是國寶,民國時期被大名鎮守使王懷慶送抵北京,現在保存在中山公園南門。同時期的還有狄仁傑祠堂碑、羅讓碑等,造就了大名縣震古爍今的碑刻文化。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飲食文化獨具特色。不品嚐小吃枉來大名。大名歷史上多有達官貴人,飲食文化頗為講究,稱得上天下美味的淵藪,匯聚了天南海北的珍饌美食。大宋陪都時期的百花醋、黃魚白豆腐、燒肥肚蜚聲中原,流行於宮廷,為皇家所青睞。清代末年的二五八,如今依然穩居邯鄲名吃之首,是大名縣的一張名片。小磨香油、花生加工等民間特色產業,輻射全國,飲譽海內外,為多少百姓鋪開了致富之路。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大名小吃更是種類繁多,別具特色,走遍大街小巷都能品嚐到與眾不同的美味。僅僅餅類就有芝麻焦燒餅、束館雞窩燒餅、發麵燒餅、面絲餅、油酥火燒等十幾個門類。民間的氣布袋、豆腐絲、豆腐乾、豆沫等琳琅滿目。回族群眾的小吃是大名縣的一大亮點,南關肉餅、餄餎、燒麥、五香醬牛肉、羊白、饊、粘壯饃等小吃吸引著慕名而來的遊客。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大名酒文化自唐代以來長盛不衰。《鏡花緣》記載滴溜酒為國酒。衛運河兩岸的五穀雜糧長勢旺盛,大名酒香一醉千年,被譽為美酒的故鄉。大名酒也成就了大名人性情豪壯、酒風剽悍的遺風,給外地人留下熱情好客的印象。

民俗文化繁星點點。大名城的達官貴人多,紈絝子弟自然也多,總能玩出新的花樣來。而掙扎在自然災害中的民間百姓,豐年祈福,或者為了謀生,往往費盡心機,靠手藝行走江湖,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大名草編利用隨處可見的麥秸稈,編織出超凡脫俗、造型奇特的工藝品,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老虎、泥塑、柳編、風箏、煙火故事、木版畫、掐辮子、攉杆表演等等古色古香的民間文化閃耀在村村寨寨,林林總總有123項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水滸文化名揚四海。《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有六個大名府人,如果按照縣份劃分,大名縣和山東鄆城縣的好漢數目並列第一。大量的章節寫到大名府,一個個與大名有關的故事成就了大名縣的水滸文化。比如《時遷大鬧大名府》《攻打大名府》《智賺盧俊義》《翠雲樓》等故事婦孺皆知,廣為流傳。遊客來大名,總要談及《水滸傳》,在玉麒麟盧俊義的家鄉尋找水滸遺蹟。

大名三省總督衙門效果圖你見過嗎?進來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