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一、什么是街区治理

街区治理是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在贯彻推行“街长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工作职能,融合城管执法、环境保护、治安消防、社区综治等各级力量,形成“一盘棋”处置问题的管理机制,可概括为“1312”工作模式,同时倡导社会积极参与,结合数字城管平台技术手段,健全完善街面环境、消防安全、综治群防等问题的发现、报送、反馈和处置机制,加快打造干净、有序、美丽、宜人的街面城市环境。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中队召开街区治理工作推进会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草金东路社区召开街区治理工作研究会,研究部署第七街区街区治理工作

二、什么是“1312”工作模式

(一)一套班子牵总头

全街道共划分为16个街区,每个街区设立三级街区长,社区主要领导担任“一级街区长”,街区综合巡查治理队员担任“二级街区长”,街区群防群治巡查队担任“三级街区长”,街道综合执法中队、促和办、环保科、城管科、安监站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按照行政权属,将辖区划分为16个街区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街区治理划分表

(二)三方整合 “一盘棋”

以往城管、环保、安监、综治等各职能科室各司其职,但同时也缺乏统一指挥,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又由于职能存在交叉、边界不清问题,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管理效率不高,问题解决不快。街区长管理制整合管理资源将管理权进行划转,通过“

整合机构,整合人员,整合职能”集中行政管理权。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街区长公示牌

(三)一个工作站全时域服务

街区内设置统一标准的街区治理工作站,工作站面积不少于12㎡,配备文件柜、办公桌等办公设施,另外加配盾牌、防爆背心、头盔等安防装备。日间,二级街区长轮流驻守工作站,负责接待群众,受理事务咨询、投诉以及建议等。夜间,每个工作站配备2-4名执勤人员,负责夜间治安巡逻、预防处置突发事件以及夜间噪音、油烟扰民等城市管理问题。真正实现24小时无缝隙值守,实现街区管理工作“不打烊”。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街区治理第七工作站

(四)两支自治队伍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党群协作,抓动态巡查。组建以党小组成员为代表的街区群防群治巡查队,督促街区内商户和居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二是单位自治,强静态管理。

成立以院落、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单位(院落)自管队伍,通过驻守院落、单位的形式,加强对院落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以及周边环境治理。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第七街区组建街区群防群治巡查队、单位(院落)自管队

三、街区治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2016年8月,国家住建部首次倡导了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对此,机投桥街道积极思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街区治理为契机,以街区治理工作站为纽带,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城市管理服务。

(一) 前端发现问题,前端快速解决

一是更多的城市问题被巡逻人员主动发现,被动投诉问题得以减少,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二是以街区治理工作站作为解决问题的纽带,减少上报、回复等问题流转程序,让问题在工作站内解决,实现前端发现问题,前端快速解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两只自治队伍让街区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管理角色的变化,实现了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二) “六到十必看”,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管理

“六到” 指身到、问到、走到、看到、协调到、监督到;

“十必看”指一看市容秩序、二看广告亮化、三看市政设施、四看空间立面、五看环境卫生、六看园林绿化、七看停车秩序、八看环保措施、九看综治信访、十看消防安全。

各级街区长根据街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巡查计划,并严格按照街区治理“六到工作法”履行监管职责,行使知情权、报告权、监督权、建议权和简单事项的处置权。同时在巡查中做到“十必看”,全力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城市管理、治安巡防、安全监察等服务,实现街区内全方位多层次管理。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街区治理工作流程图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街区长带队检查消防安全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街区综合治理巡查队日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街区综合治理巡查队规范商家行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巡查队员向商户发放“群防群治”宣传卡片

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街区治理工作

巡查队员向商户发放“群防群治”宣传卡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