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丨千古詩詞說不盡,快來品品它究竟有多美!

中秋佳節丨千古詩詞說不盡,快來品品它究竟有多美!

古往今來,關於中秋的詩詞有成千上萬篇。

為什麼歷代文人騷客都格外偏愛月亮?

為什麼中秋總能勾起詩人無盡的詩情?

因為它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因為它抒發著人們的情懷,

因為它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今天,小天就跟大家一起

來領略一下中秋詩詞到底有多美!

中秋佳節丨千古詩詞說不盡,快來品品它究竟有多美!

哲理之美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宋代大詞人蘇軾的名作,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將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這也難怪流傳至今仍讓人感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

多情之美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朝時,當朝宰相張九齡為他人所陷,被貶到荊州。在異地思念親人、家鄉的他,寫下這首詩,感情真摯。其中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更是千古佳句。

壯闊之美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冥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注:嶺表又作嶺海,滄冥又作滄浪。

開篇幾句先寫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秋高氣爽、玉宇澄清,是縱目洞庭總的印象。“盡挹西江還,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是全詞感情的高潮,極其宏偉。這幾句是作者設想自己作為主人,請萬象作賓客,陪伴自己縱情豪飲。一個被讒罷官的人,竟有這樣的氣派,須是多麼自信、開闊的心胸才能做到啊!

清冷之美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詩歌起筆就不同反響,將昔日的觥籌交錯與今年貶謫到“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進行對比。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淒冷就越有感覺。秋風秋雨愁煞人,過去的日子“昨風一吹無人會”,沒有人領會這淒厲秋風的涼意,體現出一種清冷之美。

寂寥之美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寂寥美的意境之中。而本應該熱鬧的中秋,詩人卻無一人陪伴,物是人非,只能和圓月相伴,無限寂寥。

含蓄之美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作者通過描寫月中嫦娥中秋時節遙望人間,覺得她未必不嫉妒人間的家人團圓、親人團聚,天倫之樂,而為自己孤單地與玉蟾、桂花樹相伴而哀怨,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一種鄉愁。整首詩沒有帶一個“月”字,但是用“月”表現出來的鄉愁卻是清新自然的。

想象之美

《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與一般寫悲歡離合的詞人不同,辛棄疾不思鄉,不懷人,不弔古,而是使用《天問》體,構思新穎,想象奇瑰,緊緊抓住黎明前的剎那時間,像偉大詩人屈原那樣,馳騁想象的翅膀,連珠炮似地對月發出一個個疑問,把有關月亮的一些優美神話傳說和生動比喻交織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絢麗圖畫,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孤寂之美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文中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儘管這裡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藉助於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淒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俏皮之美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裡面撒落下來,我走到大殿前撿起它們,發現花瓣上邊還有星星點點剛剛凝結起來的露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天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應該是廣寒宮裡的仙子嫦娥撒落下來送給我們的吧!”啥都不說,美不美自己體會!

團聚之美

《詠月餅詩 》

清·袁景瀾

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

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

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

皓月瑤池怨,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餅乃獨絕。

沾巾銀絲透,舉頭相思愁。

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

本詩文通俗易懂,彷彿看到中秋佳節這天,一戶普通的人家闔家團聚,一起做月餅、賞明月、品美食的畫面。月團圓、人團圓,還有象徵團圓的美食月餅,非常幸福有木有?!

最後,小天祝大家中秋快樂,生活和美!

本文綜合整理自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