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當互聯網迎來帝國的黃昏之時,區塊鏈這頭百年巨象才剛剛開啟混沌的晨曦。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要點速覽:1.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互聯網世界相互映射但又完全獨立,現實世界、互聯網世界和區塊鏈世界將是三個平行世界。2.如果說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是在市場的天平上增加籌碼,而區塊鏈則是直接改變天平的支點,帶來的影響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幾何級倍數,可能是一百倍甚至一千倍、一萬倍。3.通證是驅動未來世界的石油,是未來數字世界的核心驅動力。4.區塊鏈是一個零邊際成本的商業世界,區塊鏈世界企業的增長將是指數級的增長。5.未來區塊鏈版本的阿里、騰訊、京東肯定比現在的運行效率高得多,市值也要高得多。

9月24日21:00,BFU Found創始人趙勝做客「火星財經創始學習群」,圍繞“寒冬中的守望—中國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這一主題,與輪值群主亞洲區塊鏈學會會長蔡志川進行了深度對話,內容涵蓋區塊鏈產生的本質原因、帶來的深刻變革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

趙勝認為,區塊鏈產生的本質原因是生產關係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是500年一遇的生產關係變革。它的到來穿透了科技革命、金融革命、商業革命及社會革命,四大革命的疊加必將掀起一個非常宏大的浪潮。

至於未來10年,他認為區塊鏈大概有7個賽道:交易所、挖礦、技術供應商、代幣和Token、數字金融、ICO的全案服務、區塊鏈周邊,比如大會、媒體、培訓、評級等。

以下為趙勝分享原文,由火星財經(微信:hxcj24h)整理:

一、區塊鏈的產生是必然

蔡志川:您曾提到區塊鏈是一場必然發生的革命,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為什麼這麼說?區塊鏈為什麼是必然?

趙勝: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是生產關係的一次變革,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回溯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兩個維度來看歷史的演變規律,而未來,往往蘊含在歷史的規律之中。

生產力是從人類開始學會發明和使用工具開始以來,就在不斷的提升。1784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電力、鐵路、飛機、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這些都是生產力革命,核心是“效率提升”。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1956年,人工智能在美國達特茅斯大學正式面世,今年63歲,已經是一個老人;2008年,區塊鏈源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今年10歲,一個黃口少年,剛剛開始他的蓬勃之旅。過去240年,生產力發展日新月異,生產關係卻從未改變,自從以“公司制”為核心的資本主義被髮明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無數次的經濟危機,而現在危機已經到了無法緩和的地步,生產力已經嚴重落後於生產關係,矛盾越來越尖銳,世界局勢也越來越動盪,人類極其需要生產關係的再一次根本性變革,所以今天區塊鏈產生的本質原因是由於生產關係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

我在不久前的一次採訪中談到,人工智能在把這個世界帶往一個更加不可莫測的未來,區塊鏈則把這個世界重新拉回原有軌道,所以區塊鏈是“對這個世界的一次糾偏”。

二、區塊鏈是500年一遇的生產關係變革

蔡志川:那麼您認為當前的區塊鏈處在什麼樣的時間軸上?為什麼區塊鏈在這個時間點誕生?

趙勝:我們說區塊鏈是500年一遇的生產關係變革,過去的500年,人類有兩個最偉大的發明:第一個是蒸汽機,第二個是公司制。蒸汽機代表生產力革命,公司制代表生產關係革命。

500年前,“公司”這個詞首先被荷蘭人發明。幾個陌生人在一起做生意,合作成立第一個企業公司。有了公司之後,第二個詞出現,叫股份公司,隨後股份需要進行轉讓和交易,第三個詞出現,叫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個交易所。而隨後誕生的IPO,是公司體制下皇冠上的明珠,在過去500年當中,全世界所有公司都圍IPO展開,但以公司為主的資本主義制度也為這個世界帶來的重大的問題,資本的貪婪永無止境,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資本對勞動人民剩餘價值的剝削等等,歷史上資本主義曾誕生了無數次經濟危機,每一次經濟危機,都給這個社會造成沉重的災難,直到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其中首次提到了區塊鏈的概念,2009年,中本聰以此為核心設計出了一種數字貨幣,即比特幣,並在其創世區塊中留下了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可以看出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根本理念,就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無法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的存在對“公司”這個詞進行了重新再造。傳統世界的三大基石可能不復存在,複式記賬、公司制度、私有資產保護,而取而代之的是區塊鏈世界的三大基石:分佈式賬本、分佈式自治組織、智能合約。未來,可能有30%的企業會採取ICO的道路,ICO道路對整個金融會有顛覆性的變化。

當然,從技術的角度上,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一系列相關技術的集合,它的誕生除了以上所說的經濟學和金融學原因之外,相關關鍵性技術和理論的驅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1982年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1985年,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分別提出橢圓曲線密碼學(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首次將橢圓曲線用於密碼學,建立公開金鑰加密的演算法,而現在區塊鏈中每筆交易,採用橢圓曲線數位簽章演算法最早也可以追溯於此.

1989年,David Chaum首先提出了加密貨幣的概念,即一種注重隱私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具有不可追蹤的特性,之後David Chaum也基於這個理論打造出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eCash,他於1989年成立了Digit Cash公司,推出eCash,即電子現金。 1991年,Stuart Haber與W. Scott Stornetta提出用時間戳確保數位文件安全的協議,此概念之後被比特幣區塊鏈系統所採用。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1997年,Adam Back發明Hashcash(哈希現金),為一種工作量證明演算法(Proof of Work,POW),此演算法仰賴成本函數的不可逆特性,達到容易被驗證,但很難被破解的特性,2002年正式發表Hashcash論文 ,Hashcash之後成為比特幣區塊鏈所採用的關鍵技術之一,Wei Dai發表匿名的分散式電子現金系統B-money,引入工作量證明機制,強調點對點交易和不可竄改特性。不過在B-money中,並未採用Adam Back提出的Hashcash演算法,Wei Dai的許多設計之後被比特幣區塊鏈所採用。

同年,Nick Szabo發表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系統比特黃金(Bit Gold),參與者可貢獻運算能力來解出加密謎題,這也在後來被用作比特幣的挖礦獎勵機制,2005年,Hal Finney提出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RPOW),結合B-money與Adam Back提出的Hashcash演算法來創造密碼學貨幣,此時,類似於比特幣的加密貨幣模型已初步顯現。因此一系列技術的逐漸成熟也是區塊鏈誕生的重要推動力。

三、區塊鏈的到來穿透了四大革命

蔡志川:您曾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區塊鏈的巨象理論,幫助人們更為全面的認識區塊鏈?您能簡單介紹一下嗎?

趙勝:我發現在人們對於區塊鏈極其價值逐漸探索和理解的過程中,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看到的是區塊鏈不同的價值,從而對於區塊鏈究竟會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這一意義深遠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答案,這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摸到大象的哪個腿就會認為這是大象的全部。

而我們認為,要充分的理解區塊鏈及其價值,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以一個更為全面的視角來看待區塊鏈,而不能簡單就傳統意義上的學科劃分的角度去看待區塊鏈,這樣才能理解區塊鏈會為這個世界帶來重大的影響和廣泛的價值,區塊鏈所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需要用全新的和系統化的思想和理論體系才能對之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我們提出正確理解區塊鏈的巨象理論:區塊鏈的影響涉及眾多學科,對世界和人類社會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宛如一頭百年巨象,正在向我們緩緩走來,而這頭大象的四條腿分別是我們理解區塊鏈的四個維度:即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的維度、貨幣學和金融學的維度、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維度、以及社會學和政治學的維度。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隨著區塊鏈時代的來臨,這四個維度將會以它全新的面貌呈現,即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商業、數字經濟、數字金融、數字社會理論,區塊鏈的到來穿透了四大革命:科技革命、金融革命、商業革命以及社會革命,四大革命的疊加必將掀起一個非常宏大的浪潮。

至1784年科技革命以來,從來沒有一項技術涉及範圍如此之廣,涉及人群如此之多,算力之美、共識之美、運力革命,當互聯網迎來它帝國的黃昏之時,區塊鏈這頭百年巨象才剛剛開啟混沌的晨曦,當它向我們走來的時候,代表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的到來。

四、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蔡志川:您認為區塊鏈既不是下一代互聯網也不是價值互聯網,而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趙勝: 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是下一代互聯網或價值互聯網,而我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因為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互聯網和區塊鏈本質上的不同,互聯網讓信息的流通更加順暢,一定程度上消滅了因為信息不對等而產生的中間渠道,但因為互聯網是高度中心化的組織,其核心數據都掌握在互聯網公司的手裡,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壟斷現象,也才有瞭如今規模巨大的一個個互聯網巨頭,今天的創業公司不是姓A就是姓T。

區塊鏈則完全不一樣,如果說互聯網是對現實世界的重構,那麼我認為區塊鏈就是對現實世界的解構,它將打破這種壟斷,構造一個分佈式的商業世界,在這個商業世界裡,沒有絕對的中心,你甚至都完全找不到一個組織對它進行控制,未來,區塊鏈版本的淘寶、螞蟻金融、京東、微信等會一定相繼誕生。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因此我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和現實世界、互聯網世界相互映射但又完全獨立的世界,現實世界、互聯網世界和區塊鏈世界將是三個平行世界。當下我們面臨的最重大的命題,就是從現實世界到互聯網世界再到區塊鏈世界的數字化遷徙。區塊鏈時代,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數字化遷徙,從現實世界遷徙到數字世界。過去,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吞噬了世界,其實應該是區塊鏈吞噬了世界。對人類未來十年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區塊鏈。

五、區塊鏈是改變市場天平的支點

蔡志川:我知道您在業內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您認為區塊鏈是互聯網的100倍,為什麼?

趙勝: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曾講“區塊鏈可能是互聯網的一百倍”,這是一個大框架描述,我一直在思考,有沒有理論力證?有沒有數據支撐?憑什麼區塊鏈是互聯網的一百倍?

區塊鏈的基礎技術我認為比較簡單,1996年上網有多難,今天上網呢?所以區塊鏈的技術發展大家不要擔心,它會發展的非常快。區塊鏈技術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很小,只有穿透了四大革命:科技革命、金融革命、商業革命以及社會革命,才能掀起一個更大的浪潮。

過去中國很多資產無法變現,很多公司不能IPO,因為資產不能衡量,你是做海底撈的,他做汽車修理,雙方的資產不能交易。但區塊鏈不一樣,它的顆粒度特別小,資產能夠快速變現,市場自由靈活定價。區塊鏈盤活了沉睡已久的全資產市場。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通證的意義一定是全新的市場經濟,只有站在這個維度你才能理解。如果只是一個分佈式賬本,只是一個數字貨幣,我認為沒有那麼厲害,可能只是類似於一個技術的替代,但有了通證,一切價值便都有了載體,商業世界便有了一個全新的基石。

因此,區塊鏈所帶來的新商業體系和新的社會體系通過對於生產關係的根本性變革,對傳統的機制產生顛覆性重構,在人類生產力進步的天平上,如果說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是在市場的天平上增加籌碼,而區塊鏈則是直接改變天平的支點,帶來的影響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幾何級倍數,可能是一百倍,也有可能是一千倍、一萬倍。

六、通證是驅動未來世界的石油

蔡志川:我聽很多人說2018年是通證經濟的元年,的確,通證經濟也是2018年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您怎麼看待通證經濟?

趙勝:我認同這個觀點,毫無疑問,通證是區塊鏈所帶來的重大創新,通證的存在將會掀起資產數字化的浪潮,是資本主義世界的“超級殺手”,是比公司還要偉大的發明。通證的存在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調動大規模的協作,是對公司制的顛覆。通證是驅動未來世界的石油,是未來數字世界的核心驅動力。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通證所帶來的全新經濟形態,我們稱之為通證經濟。通證經濟相比於傳統經濟,是一個更加市場化、流動效率更高、分配更為合理、具有更強激勵功能的經濟形態,將會帶來兩個方面的重要影響,一方面是將資產和價值通過和通證相關聯所帶來的資產通證化,將能夠帶來高效的交易,同時也將賦予所有人更加普惠的金融能力,使得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參與到金融活動中來,從而將塑造出全新的金融體系,二是基於通證的激勵屬性和社會屬性,所有的組織將進化為一個個通證經濟體,將會重新定義以公司製為主導的人類經濟制度和組織關係,在廣度、深度、密度上都能夠讓人類創造價值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財富的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所以我們說,通證將是未來世界100年最重要的共識。

七、區塊鏈的下一個十年

蔡志川:您認為會產生五萬億美金市值的區塊鏈企業嗎?為什麼?

趙勝: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面來回答。第一個方面,我們知道,因為隨著層級的提高,運行效率是指數級的提高,區塊鏈是一個零邊際成本的商業世界,區塊鏈世界的企業的增長都將是指數級的增長。我們知道,阿里巴巴的效率肯定比沃爾瑪的效率高,而區塊鏈的“電商巨頭”一定會比阿里巴巴的效率還高,因為裡面的摩擦和交易成本更低,按照科斯的理論來說,公司存在的原因是內部交易成本比外部交易成本要低,區塊鏈再一次大幅度降低了組織內部的交易成本,同時通證的流轉效率比傳統的貨幣流轉效率要高得多,因而其運行效率也會大幅提高。因此未來的區塊鏈版本的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蘋果、Facebook肯定比現運行效率要高得多,因此其市值也要比現在的市值要高得多。

從另一個方面,區塊鏈自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全球化和無邊界的。比特幣沒有一個員工,但是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大規模的協作,未來任何一個行業的水平公鏈和垂直公鏈都將是這樣,全球範圍交易和協作,傳統的國家、地域、文化、制度邊界都將被打破,

因而區塊鏈版本的企業要麼無法成長起來,一成長起來都有可能是超五萬億美金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可能誕生在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如醫藥、能源、金融、電商、電子設備、社交等領域。

蔡志川:大家都知道目前是區塊鏈的寒冬,幣圈縮水,資本投資大幅下降,很多人士黯然離場,您卻一直堅信區塊鏈的未來,提出了在寒冬中要堅守和守望,您怎麼看待區塊鏈的未來和下一個十年?

趙勝:我們先看看,互聯網過去20年的歷程。我總結為四個階段:第一,SSN,新浪、搜狐、網易;第二,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第三,TMD,滴滴、美團、今日頭條;第四,PKQ,拼多多、快手、趣頭條。

兩年前出現一個論調,說中國進入了消費升級。前兩天拼多多上市,中國互聯網進入第四個階段,可以稱之為“消費降級”。拼多多、小米、美團不顧一切在香港和美國上市,證明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正在逐漸消失,開始進入“帝國的黃昏”。


「火星公開課」第183期|趙勝:寒冬中的區塊鏈企業何去何從?


區塊鏈的下一個10年跟互聯網上一個20年邏輯是一樣的,階段的對應性也有類似的參照。首先解決物質需求,再解決精神需求,產業應用也是“先To C,再To B”。首先要解決物質需求,互聯網、區塊鏈是一樣的,邏輯一致,相互映射。未來我想開一個專門賣區塊鏈寵物貓的公司,每一個貓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虛擬動物,這種生意足可以滿足人在數字世界的精神需求。

硅谷A16Z基金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說,20年後,我們就像討論今天的互聯網一樣討論區塊鏈。從2009年到2017年,區塊鏈的重心在比特幣、挖礦、以太坊、交易所。全世界領先的交易所都在中國,我們中國能夠跟美國進行PK。

未來10年,區塊鏈大概有七個賽道:第一個是交易所;第二個是挖礦,我覺得聯想公司錯過了兩個機會窗口的製造戰略,第一個是錯過了手機生產,第二個錯過了礦機生產,比特大陸的角色本來是聯想來擔任的;第三個是技術供應商;第四個是代幣和Token;第五個是數字金融;第六個是ICO的全案服務;第七個是區塊鏈周邊,大會、媒體、培訓、評級。

當然未來我們會有三種生活狀態,第一個是線下,第二個是線上,第三個在鏈上。我們的商業邏輯可能是“O2O2B——Online To Offline To Blockchain”。

王晶:未來七個機會之間的邏輯關聯是?您怎麼想到這7個機會的,可以分享一下麼?

趙勝:我對邏輯關聯的思考是:1,金融類,比如交易所、錢包、數字銀行、TokenFund等等;2,科技類,技術開發、底層技術架構等等;3,服務類,為了區塊鏈產業提供間接服務和周邊的。

7個賽道是我去年在紐約的分類,最近有了新的思考,會改變“分類的邏輯”。

嘉賓簡介

趙勝 / BFU Found創始人、硅谷創客資本創始人

在國內相繼推出“影響這個世界的ABC”、“百年巨象—區塊鏈”、“區塊鏈的3個世界”等理論模型。投資聚焦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領域。

對話發起人

於佳寧博士 / 火幣大學校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火幣大學校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工委副秘書長、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委員,原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編委會主任。

蔡志川博士 / 亞洲區塊鏈學會會長

亞洲區塊鏈學會會長,香港區塊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世界區塊鏈商學院客席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區塊鏈商業應用講座講師,被譽為香港區塊鏈首席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