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原本以為二胎這件事,就是一群育齡婦女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結果這幾天先是出了一個“生育基金”,打算對40歲以下的人群徵收生育稅,去補貼生育二胎的家庭。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未婚未育的年輕人坐不住了,憑什麼要求我“雲養娃”?那是不是以後在路上看到熊孩子,不用客氣使勁揍?畢竟自己是出了錢養娃的!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通常這種大事都是有套路的,先丟個勁爆政策出來,測試大家的反應,要是大部分反對,再丟個小點的,相比大的來說,小的自然容易接受得多。 早上,又看到第一財經日報發出的一條微博,有點坐不住了,請看紅框~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記得上一年相關專家才建議把結婚年齡提前到18歲,今年就變成17歲了,不知道明年會不會變成16歲? 曾經有人說過,只要女性有子宮,生育這件事只能由女性完成,這個世界就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想起了之前好基友粽子給我推薦過一部荒誕劇,叫《使女的故事》,當時看完她的介紹,覺得荒誕至極,如果真的如上面那位專家所言,減少女性受教育年限,趕回家生孩子,那麼這部《使女的故事》,很可能就是未來,畢竟這是歷史上曾經真實發生的事情。 《使女的故事》在北美地區收視一路飄紅,斬獲去年艾美獎包括最佳劇情類劇集、最佳劇情類女主等8項大獎。最近第二部開播了,新一季的口碑依舊強勢,爛番茄新鮮度高達100%!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1985年發表的女性視角反烏托邦小說。故事講述汙染嚴重環境惡化下的未來世界,生育率畸低,美國東北部地區在暴力政變後建立了以Gilead為名的神權獨裁國家。在這個國家裡,所有的人都被嚴格分開了不同的等級,並穿著不同顏色的專屬作為區分: 女性被劃分為夫人、使女、嬤嬤、女傭,四個不同等級。

▼夫人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統治階層的妻子,穿著代表聖潔和禁慾的藍色。

▼使女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有生育能力的使女是國家的“財產”,穿著代表罪孽的紅色,如果沒有生育能力,就會被送到殖民地裡。

▼嬤嬤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在殖民地裡面負責管教使女的,穿著棕色的服飾,並且是唯一被允許讀書的女性階層。

▼女傭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一些無法生育的女性擅長料理家務,而且順從有加的,就會變成女傭,穿著綠色的工作服。

▼大主教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穿著代表權威的黑色的是統治階級裡面的“指揮官”,可以同時擁有妻子、使女、女傭和守衛。

在這個國家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叫做使女,集中起來,統一教育培訓後分配到各個主教家裡成為有腿的子宮,替不能生育的妻子們懷孕生子,孩子出生斷奶後,使女就需要離開,前往第二個家庭繼續履行子宮的義務。 對於同性戀和試圖反抗的人,會被流放去清理有毒垃圾,直到病死,或者直接絞死示眾。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他們讓使女懷孕的方式是參照聖經的指示:“拉結(妻子)見自己不給雅各(丈夫)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對拉結生氣,說,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豈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結說,有吾的使女闢拉在這裡,你可以與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聖經•創世記》第三十章1-3節

使女們每個月排卵期都需要滿懷感激的崇敬之心被男主人強J,而這個社會不會考慮男人不育的問題,生不出孩子,一定是女人的錯,一旦使女多次懷孕都不成,就有可能會被流放。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為什麼這部劇被稱為神劇?大概是因為這個構建的世界裡,許多細枝末節的冷漠、荒謬是已經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的。 本書的作者說: “書裡的每一個字都在歷史上曾真實的發生過。 ”

大概她沒說的還有一句: “這些有可能在未來也會重演。” 劇中的嬤嬤對新抓進來的使女說:“你們可能現在會覺得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慢慢的你們就會適應。”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一個曾經被強姦的使女坐在一圈使女中間,嬤嬤問:“這是誰的錯?”大家統一指向她:“她的錯” 嬤嬤問:“上帝為什麼會允許這麼殘忍的事情發生呢?”大家統一說:“為了給她一個教訓。”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使女的故事》裡的世界,並不是一天就變成這樣。如果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想要的世界而努力一點,去做出一點的改變和建議,你想要的,自然一點點地朝著你走來。但如果指望著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自己坐享其成,你想要的,永遠都不會來。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有網友做了一個圖,如果實行了“二胎基金”,不管你結婚還是不結婚,生娃還是不生娃,照樣逃不過“雲養娃”。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有調查顯示,國內一二線城市養孩子的成本。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如果把一個孩子養大,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表格裡排名最低的XX(城市)也需要1XX萬元,排名前三的北京、上海、深圳,都超過了200萬元。結合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如果還要給孩子買一套學位好的學區房,加上養育、教育的費用,超過800萬元(200萬養育教育+600萬學區房)。普通工薪家庭,要花多少年,才能賺夠800萬元? 日本同樣被老年化問題困擾,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娃,根據統計,到了50歲依然未婚的日本人,男性接近23%,女性接近14%。

別把女人當行走的子宮

日本社會養老吃力,為了鼓勵年輕人生孩子,每生一個寶寶,獎勵42萬日元(人民幣2.5萬左右)還有每個月1.5萬日元的補貼,等於人民幣900元左右。實施幼兒園全免費,你只管生,孩子ZF幫你帶,從3歲到5歲,早上8點半到下午3點,校車接送。如果你忙,還可以提前把孩子趕上校車,晚上下班晚了,申請延遲接娃,老師給你一直看著。

還跑去了同樣低生育率的北歐學習,最近還準備學習荷蘭,計劃取消“只有結婚才能生娃”的規定,打算改變法律,不一定要結婚才能生娃,把孩子看做獨立個體,養娃不再是父母雙方的責任,只管生,ZF幫忙養!當然,有這樣的打算而已,還沒落實,估計落實還需要讓人民慢慢接受這樣的觀念。 我們不能遺忘歷史,但日本做的好的地方,是否可以借鑑學習?尊重每一個女性的生育意願,把房價、食品安全、疫苗安全、幼兒園、學位、兒科看病難等問題真正解決落實,不再擔憂孩子的生命安全、教育發展的時候,自然會有人願意生孩子,而不是用盡方法,把女人往家裡趕。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但承擔未來的責任,不能只靠女性,國家更應該擔起更多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