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進補分階段,清補和中溫散寒

點擊“福建電視臺少兒頻道”訂閱哦!

秋季怎樣正確進補?夏秋交際是養生調理的重要季節,只有我們在這個時間段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才可以有效的預防因為氣溫驟降,給自己身體帶來一些疾病。

秋季进补分阶段,清补和中温散寒

健康飲食專家解釋,秋季進補,是需要分為三個階段的。

秋季进补分阶段,清补和中温散寒

初秋養生 清補為上

初秋是夏季剛過的第一個月,暑熱的威力尚未散去。此時,陽氣浮越,汗出津津,氣耗陰損,而秋季的幹風有時送來一絲涼意,稱為“溫燥”,人們表現出皮膚乾燥,咽乾口燥,乾咳少痰,心煩少眠等症狀。

秋季进补分阶段,清补和中温散寒

此時,大補、溫補會助燥傷陰,加重病情,只能清補。應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的食物或藥物,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並調理脾胃功能,為仲、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如潤肺生津的木耳、補而不滯的山藥、潤腸養髮的芝麻、清心潤肺的百合、養心安神的蓮子、清熱生津的蓮藕、滋陰降火的甲魚、健脾養胃的板栗、補腎固精的核桃、健脾利溼的薏苡仁等,藥物則選擇養陰生津的西洋參、滋腎養肝的枸杞子、養陰清熱的沙參等。

秋季进补分阶段,清补和中温散寒

仲秋養生 和中為要

仲秋是暑熱散盡,冬寒未至,不冷不熱,氣候宜人的好季節。這時萬樹結果,萬葉歸根,謂之“春華秋實”,可謂是養生的旺月。

因氣候宜人,五穀豐登,蔬果碩多,胃口大開,心情愉悅,怎能不貪食暢飲呢!此時的飲食原則是突出一個“和”字,以防“秋膘”和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以及脾胃損傷。所謂“和”是指所食食品的性味不能大熱大寒、大辛大咸,相互之間應協調和諧。

另外,飲食應走中庸之道,如飲食時間、飢飽、寒熱等要適當,飲食要定時,一日三餐不能忽早忽晚,飲食量不能忽多忽少。俗話說“飯後留一口,活到九十九”、“飯吃八成飽,病痛不找我”說的就是飲食不能過飽。

晚秋養生 益氣散寒

晚秋是接近冬季的月份,可以說陣陣北風陣陣寒,因肺主氣,又為嬌髒,很容易感受外邪而致虛,故養生時應注意加強益氣散寒的食品。

在加強營養,增加食物熱量的同時,要注意少食性味寒涼的食品,並忌生冷。

為預防冬季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除選用具有補肺益氣功效的食物外,還可用1~3個核桃肉與1~3片生薑同嚼服食。對於需要在冬季進補的人來講,此時也是調整脾胃,打“底補”的最佳時期。

作為底補,芡實是最好食選,可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牛肉等食用。通過底補,脾胃健運,入冬就可放心進補,以此抵禦嚴寒。

秋季進補分有三個階段,如果能夠遵守這些階段循序漸進的話,才可以更好的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最重要的就是健康飲食選擇問題,飲食方法正確了效果才會更好,這樣對於疾病的預防才更加有效。

福建省二院健康管理中心(fjs2tjzx)

秋季进补分阶段,清补和中温散寒秋季进补分阶段,清补和中温散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