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人民的名義》塑造了很多個耐人尋味的人物形象,高育良就是其中一個。

高育良是漢東省省委副書記,這個學者型官員身上有著諸多不同於常人的特點,比如他很愛刨地。

祁同偉“出事兒”時,他刨了整整一夜的地,這個細節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結合劇情,我們能看出來,高育良刨地是為了發洩心中的苦悶,就像有些人會用跑步、吶喊等行為釋放壓力一樣,刨地是他宣洩情緒的方式。

這種排解方法比較特別,一般人不會用,放在高育良身上卻又意外的和諧。

當然,刨地並不是簡單的發洩,結合高育良的身份和性格特徵進行分析,我們就能發現這一動作另有深意。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高育良原本是漢東大學政法系教授,在梁璐的父親(漢東省原政法委書記)的引薦下步入政壇。

雖然官場上步步高昇,但高育良身上仍然保留一股學者氣息。可以看到,高育良平時喜歡花花草草,很多時候都在料理盆栽。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他這一愛好倒是與古代士大夫有異曲同工之妙,如陶淵明寄情于山水之間,歐陽修則獨享山林之樂。

按照慣例,本該是高育良來做這個漢東省省委書記,結果卻空降了個沙瑞金,高在仕途上被“攔腰斬斷”,這讓他心中生怨。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心情好了侍弄花草,心情不好就刨地,刨地發洩的不僅有對瑣事的不滿,還有對自己仕途不順的“怨恨”。

這是我國讀書人的“傳統”,人生不得意時,總會“情有獨鍾”於某事某物。這樣看來,高育良“古怪”的刨地動作就沒有那麼難理解了。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私以為,劇中“刨地”的細節是很符合高育良這一人物形象的。

試想,如果編劇安排李達康因為丁義珍的事情犯愁而去刨地,這個畫面會不會很奇怪?

高育良心思縝密,極善詭辯,為官多年始終謹言慎行、小心翼翼,心中有事兒也不會輕易訴說。

何況,作為一方要員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在他看來,大概只有刨地這種發洩方式最安全,不會引人猜疑。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所以,刨地一是為了有所寄託,二是因為高育良的性格使然,這一動作折射出的是他謹慎小心的性格特點。

心裡有苦也不願意對曾經的伴侶吳老師說,謹慎與壓力迫使其拿起鋤頭髮洩情緒,這也是刨地的第二層含義。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此外,這個動作還有一個隱喻——刨地是他官場生涯的投影。

刨地刨出來的坑正如他給自己挖的一個又一個的坑,中了趙瑞龍的“美人計”、一味的袒護祁同偉帶來的一系列麻煩都印證著這一點。

坑越刨越深,亦說明高育良身陷泥潭越來越深,自己挖的坑,最終葬送了自己。

一出事兒就刨地,高育良這個動作的背後其實另有深意

凡事皆有因果,高育良最擅長的辯證法裡就講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聯繫的。

所以,高育良的這個“刨地”行為不能單單通過某一細節來看,而是要結合其一生的發展軌跡來分析,這樣我們才能對這個人物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刨坑”對於高育良來說往往意味著發生了壞事兒,如果真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想必這位大人物也用不著去刨這個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