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茶各有味(一):普洱茶

歡迎關注江南調茶局 - 頭條號,交流學習VX【1733176641】(長按進行復制)。


明代末年,瘟疫旱災禍不單行,清軍入關,崇禎皇帝吊死,城頭變幻大王旗,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建立。清代茶的發展,沿襲繼承了明代的成果,代際之間並不清晰,但是,清代可謂百花齊放,綠茶種類繁多,紅茶遍地開花,黃茶趨於成熟,烏龍茶開始誕生,白茶、黑茶、茉莉花茶的產量空前增加,一派欣欣向榮。

過於熟悉的東西,很難產生共情。適當的距離,才能產生別緻的美。因此,清代的詩人,很少會對其中的某一種茶興奮、大讚和謳歌,這種對茶的平靜自如,恰恰證明了清代茶類的成熟、茶品的豐富程度。茶蛻去了神聖的外衣,作為一種健康飲品,已經滲透擴散到尋常百姓家。

清代名茶各有味(一):普洱茶

清代是滿族統治的國家,少數民族自唐以來始終保留著煮飲粗茶的習慣,清代的開國皇帝也不例外,他們把喝邊銷茶的傳統和習俗,由關外帶到了北京。既然雄霸天下、貴為皇族了,喝茶就要高端大氣上檔次。當雍正皇帝把普洱茶列為貢茶以後,普洱茶的貢茶,便改旗易幟,由過去的粗老茶青變為細茶嫩茗了。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記》寫道:“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裝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領銀承辦。”“於二月間採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已作貢,貢後方許民間販賣。採而蒸之,揉為團餅。其葉之少放而猶嫩者,名芽茶。”

清代名茶各有味(一):普洱茶

從阮福的上述記載可以看出,清代普洱茶的貢茶、各色團茶,還是原樣繼承了唐代蒸青綠茶的工藝。瓶裝密封的芽茶、蕊茶,自然就是炒青綠茶。而普通百姓能夠喝到的普洱茶,仍是唐宋以來,出自商販之手的輕微發酵的粗茶,又稱改造茶。阮福寫道:“其入商販之手,而外細內粗者,名改造茶。”其改造茶,詳見《茶路無盡》普洱茶一章,有專題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