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P2P非法集資,是時候收下這個防騙指南了!

來源 | P2P觀察

作者 | 觀察君

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又發佈了一起利用網絡平臺非法集資的案件。在這起案件中,安徽天貸金融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周勤、總經理王兵以及羅某某假借P2P網貸名義,通過設立“徽融通”網絡投資平臺,以互聯網、電話等方式向社會公眾進行宣傳,以發佈借款標書為名,以高額利息為誘餌,拉全國各地投資人進行投資。

截至案發,該公司共吸收資金22.74億元。細心的投友也許會發現,很多出事的平臺都和非法集資沾上了邊。

那麼,到底什麼是非法集資?又該如何防範非法集資陷阱呢?

又見P2P非法集資,是時候收下這個防騙指南了!

什麼是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一般說來非法集資有四大基本特徵:

一是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包括沒有批准權限的部門批准的集資;有審批權限的部門超越權限批准集資,即集資者不具備集資的主體資格。二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還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貨幣形式為主外,也有實物形式和其他形式。三是向社會不特定的對象籌集資金。這裡“不特定的對象”是指社會公眾,而不是指特定少數人。四是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實質。為掩飾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與投資人(受害人)簽訂合同,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

非法集資常見手段有六種:

1、承諾高額回報,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暴利引誘,是所有詐騙犯罪分子欺騙群眾的不二法門。不法分子為吸引更多的群眾,往往許諾投資者以獎勵、積分返利等形式給予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參與集資,非法集資者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後是拆東牆補西牆,用後集資人的錢兌現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2、編造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將群眾騙入泥潭。3、混淆投資理財概念,讓群眾在眼花繚亂的新名詞前失去判斷。不法分子有的利用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網絡炒匯等新的名詞迷惑群眾,假稱為新投資工具或金融產品;有的利用專賣、代理、加盟連鎖、消費增值返利、電子商務等新的經營方式,欺騙群眾投資。4、裝點門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應騙取群眾的信任。為給犯罪活動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辦理完備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以掩蓋其非法目的,而無實際經營或投資項目。這些公司採取在豪華寫字樓租賃辦公地點,聘請名人作廣告等加大宣傳,騙取群眾信任。5、利用網絡,通過虛擬空間實施犯罪、逃避打擊。6、利用精神、人身強制或親情誘騙,不斷擴大受害群體。許多非法集資參與者都是在親戚、朋友的低風險、高回報勸說下參與的。

非法集資該怎麼防範?

網絡借貸是我國金融行業的一大創新,已成為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的重要途徑和有益補充,也是近年來普惠金融的有益實踐。但是,一些假借P2P網貸之名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詐騙等行為的發生,嚴重擾亂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挫傷市場信心,更給投友們帶來財產損失。

那麼該如何去防範非法集資呢?

業內人士認為,高息誘惑是P2P網貸詐騙平臺最常用的招數,超過20%的高息,基本上都是需要遠離的高風險平臺,同時還要仔細辨別是否採用資金池模式。因為,在資金池模式下,用戶只有一個賬戶,它既是平臺賬戶也是資金賬戶,而在合規的第三方託管方式下,每個用戶有兩個賬戶,即平臺賬戶和資金託管方的資金賬戶。

另外,投友還要學會判斷平臺真假標的,這主要是看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透明和完整,以及造假成本的大小。如果一家P2P平臺無資金池,建有第三方資金託管,且提供方法途徑讓消費者可以自行審查,資產的邏輯明確清晰,能夠看得懂,並且有比較有實力的投資機構的投資,此類平臺詐騙的概率就會很小。

也有專家指出,針對非法集資,一方面,要嚴厲打擊這種非法集資詐騙行為,專項整改整治,保護投資者的“錢袋子”;另一方面,要逐漸出臺成熟的法律法規,為行業穩定、健康運行保駕護航。同時,更要加強投資者教育,普及風險教育,增強百姓的現代金融意識。在高息誘惑面前,保持理性,審慎投資,控制投資風險,一旦發現自身可能捲入非法集資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