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但行好事,便是前程!

本期导读:

北京银黄农场是一家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的科创型智慧农场。

它的创始人秦爱腾女士,当年凭借着兴趣和情怀,硬生生的闯进了农业圈子。

一入农业深似海,回首沧桑尽笑谈!

且看一个“门外汉”是如何进化成新时代的农业大咖的?

乘兴而来

秦爱腾,很多人喜欢叫她秦大姐。她是一位热情善良又精明能干的女强人。

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当年,秦大姐刚刚闯入农业圈子时,完全凭借的是兴趣。

为了兴趣,包了一小块地,几个人合伙种了一些菜,过了一下田园农耕的日子。

“我们只是想自己种点儿菜,体验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根本没有想过要去做农场,从来没有想过!”秦大姐笑着说道。

当年的秦大姐连温室大棚都没有听说过,种菜只是一种乐趣,一种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的向往。

既来之,则成事

抱着这种美好的向往,秦大姐几个人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都说“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可秦大姐这几个人的兴致却越来越高。看着秦大姐等人搞得有声有色,村里的干部也心动了。

他们找到秦大姐,希望秦大姐能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

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秦大姐起初还是挺为难的,他们都是一群“门外汉”,根本不知道农业咋搞,一下子弄这么多地,怎么种都不知道。

经过了一番商讨,最终秦大姐还是决定接手这事儿。

“搞农业,是要有情怀的,没情怀搞不了农业!”秦大姐觉得,要干就干成点儿事,不辜负大家的信任,把农场给做起来。

行路难,开路更难

任何一个人刚刚踏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时,都会闹出不少的笑话。

秦大姐决定干个大农场时,也闹了不少的笑话,吃了不少的亏。

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秦大姐,再合适不过了。秦大姐也常说,刚开始干农场的时候,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温室大棚、太空蔬菜等等,这些都不知道。

当时,村里一下子承包过来很多亩地,看到这些地,秦大姐也懵了,她都不知道要种啥。

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很多人出主意,说要不种水果吧!这个好卖钱,经济价值也高。

但秦大姐拒绝了,她觉得北京附近种水果的已经很多了。种蔬菜的却很少。蔬菜可能赚钱比较少,效益没有水果那么高,但却是每一个人每日必需吃的。

秦大姐没想赚多少钱,就是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吃上好点儿的、无公害的蔬菜。

所以,当时的秦大姐就决定种蔬菜了。

这一开始就是将近10年的时间,看着周围很多种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农场搞得热火朝天,秦大姐还是一如既往、特立独行般的做着蔬菜。

钱当然越多越好,但做点儿更有意义的事儿,不是更好么?

九九八十一难

取经要九九八十一难,做农场也是。

不过,秦大姐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谈起这些经历过的“八十一难”,秦大姐只是笑了笑,说把这些都忘了。

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秦大姐才说了“八十一难”中印象最深的一难。

那是秦大姐刚刚开始做温室大棚时,遇到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农场里的温室大棚很多都被压垮了。

这是秦大姐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但行好事,便是前程

风雪之后,不一定就是彩虹,但一定会收获另一种心情。

在秦大姐心里,这些损失都不叫啥事儿。

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后,还能坚持下去的人,或许才更适合做农业。

“做好事,也要做个好人!”

秦大姐一直说,她不太会管理农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一颗心去“管”。在面对困难时,很多人说秦大姐厉害,是个女强人。但在跟农场的同事沟通时,秦大姐却又成了“马大姐”一样的老好人。

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有人劝秦大姐要严厉点儿,不能对员工那么“和蔼”。

秦大姐也只是笑笑。

在秦大姐眼里,做农业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就是自己的前程。

其它的,有必要在乎那么多么?

苦尽不必甘来,前程不必似锦

做农场的时间越长,秦大姐认识的朋友就越多。让秦大姐开心的是,很多年轻人都来到了她的农场。

有是农业院校来这农场实习的,也有附近农科院来这里搞科研的。

秦大姐的农场成了很多农业科研部门的实践基地,还成了附近小学的科教农场。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来这里学习农业知识,享受着农业劳动的乐趣。

秦大姐苦点、累点,心也是甜的。

社区蔬菜的宅配、智慧农场的创新,这些事儿,秦大姐都一件一件的干了起来。

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秦大姐不图农场的发展能有多快,她希望能走得更扎实一些。

苦尽了,不必要甘来。

前程,也不必要似锦。

能扎扎实实做点儿事就好了。

在秦大姐的农场里,已经有了智能鸡舍、太空蔬菜基地,还用上了奥科美公司提供的智能农场管理系统。

年轻人是农场的未来

谈到我们,秦大姐笑得更开心了。

秦大姐说:“奥科美的孩子经常来农场,帮着解决了很多问题。”

她认识很多奥科美公司的年轻人,也在用着奥科美的义田帮手(已升级为义田农场)。看到这些年轻人,看到这些新事物,秦大姐连说一定要支持这些年轻人做得事儿,也欢迎更多的年轻人来农场看看。

连大棚都不认识的女人,回到农村却干起了农业!

如今的农场,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才。

年轻人来农场后,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就是要去干一些农活。农场已经发展出了好多衍生的产业,生产管理也都用上了互联网设备。

年轻人来这里,一定会有发挥才能的舞台。

最后,秦大姐说,做好事,做好人,才能做好农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