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大专家教你“将心比心”

世界心脏日

在今年的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专家纷纷透过镜头,通过“心血管健康联盟”平台,为大家介绍心血管领域的科普知识。今天我们一起看下有些什么精彩的心血管健康科普知识吧。

急性心梗首选拨打120

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大专家教你“将心比心”

王焱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王焱教授表示,在中国,心肌梗死救治的形势非常严峻,我国民众的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还在上升。这跟我国国情有密切关系,中国广大民众对心脏健康知识掌握仍显不足,中国的医疗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健全。很多人得了心肌梗死后没有第一时间拨打120,也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救治,而是相信一些谣传和网络上不准确的消息,以为只要拍打手臂或用力咳嗽几下,血栓就可以消失,正是这些虚假消息影响了很多患者的判断。

因此王焱教授指出,向老百姓传播科学的方法是当务之急。为老百姓有效地普及心脏医学知识,可为急救和抢救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王教授最后倡议,学界内外同仁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平台,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科学的救治方法。

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大专家教你“将心比心”

董吁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董吁钢教授表示,对心血管急重症的迅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像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率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应及时送至医院进行鉴别诊断,而拨打120是目前最便捷高效的方法。

董教授提醒民众,即便家属可以自行将患者送至医院,也应当首选120。首先,当下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条件拨打120,其次,120不仅更快速,也能更准确地评估病人情况,做出更有利于预后的处理。

另外,很多患者对于紧急时刻医护人员能否做出正确决策抱有疑虑。对此,董教授表示,尽管不可能保证100%的正确,但医护人员一定会综合方方面面的考虑,做出合理的决定,将错误率降至最低。

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大专家教你“将心比心”

何奔

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何奔教授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非常重要的心脏健康话题,同时也是影响中国人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主要疾病。胸痛中心的建设,就是着眼于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相关急重症心血管病的救治。

何奔教授介绍,尽快开通阻塞血管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药物,另一个是支架。植入支架可能需要转院,对医院的医疗资源要求高;药物溶栓虽然便捷,但治疗效果不能长久,而两种途径有机结合却能相得益彰。比如,可以先进行药物溶栓,然后将患者转移至有条件植入支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这样既做到了争分夺秒,又保证了治疗效果。

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大专家教你“将心比心”

黄岚

作为中国心血管领域肺血管疾病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黄岚教授告诉广大患者:对于肺血管疾病,只要早点认识,及时地干预,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它的预后会越来越好。黄教授希望肺血管病患者不要过于悲观,只要注意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地劳累,再加上现代的医疗手段和理念,幸福依旧不会遥远。

优势互补的影像学检查

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大专家教你“将心比心”

赵世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赵世华教授介绍了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常识。赵教授表示,现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从超声、CT、核医学再到磁共振,彼此间优势互补,没有一项是多余的。超声检查简单快捷,没有辐射损害,但局限性在于其所获信息不如其他几种检查得来的清晰和全面。C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联,对于中度低危的病人,CT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一般而言,如果CT检查没有发现血管狭窄,诊断就可以排除冠心病,但CT检查的缺点在于阳性预测值低,尤其当患者有生理性钙化时,便很难分辨管腔情况。核磁共振的特点是集结构功能和组织学为一体,可以全面了解结构功能和组织学改变,不仅适用于病因和鉴别诊断,更重要地,还可以在疾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当中发生作用。

预告

明天我们还会带来更多专家的心脏健康科普视频,请大家持续关注2018世界心脏日,将心比心!

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大专家教你“将心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