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世紀人物雜誌,每日新鮮資訊、大量乾貨送上!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山藥在我國被食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的名字叫“薯蕷”,後來到了唐代宗李豫執政,為了避開他的名諱,便改名為“薯藥”。

到了宋朝,又有個皇帝宋英宗名叫趙曙,為了避他的諱,這才改名為“山藥”,並一直沿用至今。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神農本草經》中將山藥列為上品,言:“薯蕷味甘溫,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

許多古典醫籍也都對山藥推崇備至:

《本草綱目》:健脾胃,益腎氣,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日華子本草》: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洩精健忘。《本草正義》: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在現代社會中,山藥更是倍受推崇,尤其在治療小兒脾胃虛弱方面,被眾多家長趨之若鶩。

其實,服用山藥也是有嚴格指徵的,就是當脾胃陰虛時,才對證。

具體表現就是孩子舌紅苔少,甚至剝苔,同時孩子的確出現了身體羸弱,乏力、納差、大便不調等問題。

這時用補益的山藥,可以補脾養胃,扶正脾胃運化的功能,使生化之源恢復正常。

但事實上,很多孩子並不是真正的脾胃虧虛,而只是因為餵養不當,造成反覆積食,從而導致暫時性的脾胃功能不和,應當及早糾正飲食習慣,避免反覆積食。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紅樓夢》第十回中寫道,張太醫為秦可卿診治之後,開出“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的藥方,其中寫明“懷山藥二錢炒”;而此書在其它地方提到食品,如山藥糕時,則只寫“山藥”,並無“懷”字。

這個“懷”就是指的是古懷慶府,位於今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地區,為山藥的道地產區。

山藥在全國很多地區都有產出,但是位於太行山南,黃河北岸的焦作地區的山藥品質最好,是為道地,也被稱為鐵棍山藥。

現在市面上大量出售的只是菜山藥的一種,這種山藥往往很粗大,粘液較少,蒸煮以後淡而無味;而道地的鐵棍山藥比較瘦小,身上會有像鐵鏽一樣的痕跡,不易折斷,而且長得不很直,毛絨和根鬚會很多但較乾淨。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在焦作地區,有一種說法,講山藥不能多種,多種地受不了。

作為一種根莖植物,山藥是呈螺旋狀的直行向下生長,拼命往地裡鑽,以吸收地之精華,因此一塊土地種植山藥後能量會被吸收殆盡,就需要休養幾年才能繼續種植。

由此可見,山藥得土之精至厚,這也是山藥能健脾補虛,補腎之精的道理。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大自然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應節氣而生,而道地的山藥正是在農曆霜降之後才開始採挖。

這時天地之氣交,位於地上的山藥莖葉開始全部乾枯,養分迴流於地下根莖,津液也充分的形成。而挖出來的山藥還需儲存15天以上,經過發汗和糖化,才開始變甜。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山藥

經方


薯蕷丸是仲聖扶正祛邪的代表方,針對長期身體勞累所致的虛損,為我們膏方的祖先。又以薯蕷名之,薯蕷,就是山藥,為方中的君藥。藥王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無比薯蕷丸,也是以山藥為君藥,可以健脾益腎,滋陰補陽。《金匱要略》種的腎氣丸也重用山藥,以達到補腎助陽之功效。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山藥

食用

藥王孫思邈在他的《千金方》提到“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養生也。”而治病呢,孫老先生指出“夫為醫者,當須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療不愈,然後命藥。”一言以蔽之,藥食同源之物,是上上之品。山藥就是這樣的上上之品,能蒸能煮能燉能炒,關鍵是還能治病!

蒸山藥

山藥最簡單有營養的吃法就是蒸,而且最好不要削皮,因為植物的皮肉為一個完整的太極全息,皮為陽,肉為陰,去皮後能量就不全面了。

無論是切片,還是切段,還是整個的蒸,根據山藥的薄厚不同,蒸的時間也不同,加工大約5~10分鐘,最多也不過20分鐘。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而且注意,加工時間長了,山藥裡面的粘液破壞了以後,所起到的健脾、養胃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氣血不足的朋友還可以蘸點糖和蜂蜜一起吃。

山藥泥

孩子不愛吃飯,脾胃虧虛,就可以用山藥來溫補。

6個月以上吃米粉超過2周的小孩,都可以嘗試山藥泥,而吃過山藥泥確保不過敏的寶寶,則可以嘗試山藥紅棗泥了。

蒸過的紅棗,綿軟香甜,清淡的山藥配上它絕對營養又美味。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做法

:棗洗淨,提前浸泡30分鐘以上,山藥洗淨。煮熟後將紅棗山藥去皮去核並切成小塊,放入容器中。

加入少許溫水,用料理棒或料理機打成泥。打成稀狀方便孩子下嚥。

山藥粥

山藥粥的做法很簡單,山藥洗淨,大米淘洗乾淨後,浸泡1小時,這樣會讓煮出來的粥綿軟可口;然後開火煮粥,大火之後轉小火慢慢熬燉約1小時即可。

孩子和老人最適合吃粥,因為這兩類人群脾胃不好,而山藥粥十分易於消化。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煮粥時還可根據自己或家人的具體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食療粥。如加上幾顆撕開的紅棗,可補血養顏;加上幾顆帶心蓮子,可清心安神;加幾顆芡實,可益腎固精。

山藥燉排骨

這是秋冬季節里老少皆宜的一碗湯,山藥與排骨一起熬煮,亦可健胃養脾。排骨文火慢燉,肉香四溢,山藥煮得軟糯綿密,甘甜化在骨湯裡。

原料:排骨500g,山藥200g,姜4片,料酒、食鹽適量。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做法

排骨斬成5cm左右的段,涼水下鍋,放少許料酒,焯至斷生,撈出洗淨;

山藥洗淨,切大塊,並浸入清水中稍許;

用砂鍋,放入排骨和薑片;

半小時後放入山藥,與排骨同煲大約20分鐘;

最後調入少量鹽。

山藥:山中之藥,藥中之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