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牛陣爲何屢仿屢敗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率五國聯軍攻打齊國,一路勢如破竹,連下70餘城。危難之際,齊國將軍田單挺身而出,先以反間計使燕國君王罷免樂毅,後以火牛陣大敗燕軍,使齊轉危為安。火牛陣成為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也成就了田單的赫赫威名。令人困惑的是,後世多位將領模仿火牛陣卻無一成功。如北宋王則、南宋邵青的火牛陣,清朝噶爾丹首領羅卜藏丹津的火驢陣,均以失敗告終。火牛陣為何屢仿屢敗,我們或許可以從作戰指揮不能墨守成規,需要靈活善變的角度去思考。

指揮決策應打破定式思維。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也是變化的,指揮決策要能夠因時而變、因勢而變。田單火牛陣之所以成功,重要原因在於他是首創此戰法。田單之後,火牛陣已經成為一個經典戰例被歷代將領研究,從而有了諸多破解之法。因此,後來戰場上無論是火牛陣、火驢陣,作戰對手都有很多方法來應對。南宋王德在擊破火牛陣後曾大笑曰:此古法也,可一不可再,今不知變,此成擒耳。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指揮決策更要打破傳統的框架束縛,防止決策就是單一選主攻方向、定突破口,就是進行兵力編成和選擇打擊目標等慣性思維,應重視因地制宜創新決策內容、決策手段、決策方式。

指揮對抗重在因變制變。作戰指揮的過程,是雙方軍事指揮員指揮博弈的過程,指揮對抗應因變制變。田單火牛陣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在一系列指揮博弈過程中,完成了火牛陣的使用條件。首先,田單以反間計使燕國君主撤換了名將樂毅,使燕軍軍心大亂。其次,田單讓齊軍擺出軟弱之勢,漸漸使燕軍驕傲輕敵,疏於防範。再次,田單選擇了夜間突襲,並預先把牛藏在洞中,最終一舉得勝。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作戰指揮的過程是敵我雙方多回合博弈的過程。基於博弈過程進行作戰指揮,敵我雙方作戰會有多個戰爭觸發點和起始狀態;作戰過程中敵我雙方的行動預想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多回合相互碰撞過程中,不斷變化和出招;作戰最終狀態有最可能的、最有利的和最不利等多種作戰結局。

指揮控制重在動態調控。戰場態勢變化萬千,再周密的作戰計劃與實際作戰進程也會有差距。模仿田單使用火牛陣的北宋王則和南宋邵青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指揮沒有應變性,一旦火牛陣被破,沒有預防措施和應變策略,不能靈活指揮部隊進行後續的戰場衝殺,及時化解劣勢。未來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戰場進程更加複雜多變,預先作戰籌劃內容再細,也難以適應變化多端的戰場實情。應善於根據戰場態勢變化控制作戰行動,動態調控部隊、靈活組合作戰力量。如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空中作戰計劃通常只規劃約三分之一戰機的作戰任務,其餘三分之二戰機的作戰任務是在作戰過程中,根據戰場情況變化臨時賦予的,從而確保指揮控制具有較高的動態性和靈活性。

火牛阵为何屡仿屡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