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收藏鑑寶類的話題近些年特別火熱。日前,廣東省深圳市珍寶齋藝術館首次舉行針對民間藏品的玉器和書畫的鑑定專場。網上預約很快爆滿,針對玉器和書畫對的藏品進行價值評估後會進行流通變現。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鑑寶到底有多火?活動開始前,諮詢不斷,還有拖著大行李箱的。要鑑寶的民間藏家彷彿回家看親戚。有一位年近60歲的先生,因沒有預約排號無法進行鑑定,“我是特地從外地趕過機會難得”。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本次鑑定僅限於書畫作品及寶玉石類。瓷器與雜項類別與12-14號進行鑑定完畢,統一按照預約排號鑑定,當天,大量收藏者帶著自己珍藏的收藏品來進行“驗明正身”,其中篩選不通過的直接過,通過的進行最終官方確真環節,通過的進行價格評估後進行拍賣,企業洽購,私下洽購及金融典當質押。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專門鑑定說,清代大多數陶瓷價值並不是很高,因為基本上存世的很多都是屬於民用。並不是說真品就值錢,大家帶來的大都是民用陶瓷,當年普通人用的碗碟,現在一樣不值錢。只有官窯與到代的藏品才是真正具有經濟價值。

帶來“百萬”金盃,鑑定師:幾百元能賣掉都算賺

胡先生小心翼翼地打開了自己的袋子,取出了四個金黃色的杯子,獻寶似的拿給鑑定師觀看,“從古玩市場買回來的,曾在其他機構經過鑑定檢測,是百分百純金,價值100萬元。”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鑑定師拿起杯子仔細看了看,“他說你這個東西值100萬?”胡先生自得地說,“對呀,檢測機構說值100萬。”

“你能賣給他們一萬元嗎?別說一萬元了,700元能賣你都值了”,謝海山笑道。受打擊的胡先生一臉不信,堅稱這個杯子是其他機構鑑定過的。

專家老師拿起酒杯反覆觀察,解釋道:“這個本身就不是金子,是銅的化學反應,氧化錳處理後就會發黃,就好像金子一樣,是仿唐代的杯子。那個所謂的檢測機構收幾百上千幫你鑑定的結果,也是騙人的。”

老師掂了掂杯子,告訴了他一個簡單的鑑定方法,“如果杯子是純金的話,絕對不會那麼輕,因為金的密度比銅大,拿起來會更重一點。”

胡先生還是一臉的難以置信,只能繼續“敲打”他,“你還不相信我,你就走火入魔了。”

胡先生一臉失望。胡先生平常熱愛收藏古董,家裡堆滿了一屋子“寶貝”,這些藏品小部分是別人送的,大部分都是以幾千上萬的價格從古玩市場買回來的,“我收藏了一兩年而已,瓷器玉器,見到古董我就買,家裡差不多全部堆滿了”。

“祖傳寶貝”很多,清代藥煲都來了……

老虎:古董不值錢但故事值錢

特地從從化過來的市民鄧先生,帶來了祖傳的藥煲,“以前,外婆的母親的母親是地主,據說這個藥煲一直傳到現在”。

鄧先生笑道,這個藥煲一直放在家裡,傳到我們這一輩。但我一直覺得這個家族傳說是假的,我想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是否值錢。

鑑定師認可道,確實是真品,是清代晚期的東西,距今百來年,“一般這種古董賣不了多少錢,但是對於他們家來說就很有紀念價值。我們說古董就是說它有沒有價值,它的價值就是要有故事。”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老師對鄧先生說,以前的地主,好東西都分了,剩下這些破舊的東西。好好保存,有紀念價值的。

很多人都說帶來的是祖傳的寶貝。李先生連老家的牌匾都帶來了。他說,一直掛在老家房子裡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否值錢。

每一件老師都仔細看了看,說,“這個是真的,材料是杉木,乾隆元年的,這個是給母親祝壽的牌匾。這種牌匾有很多的,有老字號牌匾,也有一些祝壽的匾。這個牌匾在溫州值錢一點,在廣州就不值錢了。”

聞言,李先生說,我是江西人,看來可能祖上是在溫州。李先生不由笑了,看來此行收穫頗豐,連祖上都挖出來了。

“大師名作”大多是贗品

老師:幾百張畫僅4件真跡

“這是李可染1965年的成名作”,

“假的,這是用木板水印再添畫”,

“這是張大千的名作”,

“假的,這也是印刷品,你看這個地方印刷很明顯,你一看就看得出來了,”

……胡先生一連拿出5幅大師名作,經篩選鑑定,全軍覆滅,都是贗品。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所幸,陳先生花的錢不多,只是幾百元一幅從古玩店買的。他釋然道,“當時我是看到這些畫很漂亮,就買來欣賞。”陳先生自稱家裡還有很多這樣的“名畫”,但限於一位藏友只能帶最多20件“寶貝”來與公司進行合作,所以他準備下次再來。

仿大師名作的贗品可謂五花八門,甚至還有不少開了所謂鑑定書的假畫。一位老者帶來的範曾作品全是贗品,還件件有鑑定證書。懂行的笑道,你回去看看新聞,這個造假案網上也有報道。記者在網上不僅看到了高仿範曾被抓的新聞,還看到“高仿範曾人物,可帶證書”此類帖子仍然充斥網絡。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最搞笑的一件仿品是死去的人還能給活著的人題字。一位市民帶來一幅號稱是明代文學家李夢陽作品的字畫,這幅4米半橫幅《一百零八將》的畫作被鑑定為套色印刷,題字部分居然是李夢陽給清代人寫的傳記文字。

在藏友帶來的所有篩選的藏品中,書畫最多。上百張的書畫中只有不到10件看起來像是屬於真跡。這批藏品都假得很粗糙,其中書畫上不同年代的印章居然都是同樣的鮮紅色,清一色是印刷品。

如何破“印刷品當名畫”?印刷品會有光斑

印刷品會有光斑。有一種印刷品沒有光斑,是實印。還有些市民帶來了年畫,很明顯是天津楊柳青的年畫。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據悉,楊柳青年畫的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

如何破“塑料當寶石”?嘴唇可鑑寶

在鑑定玉石之前首先要確認它是不是石頭。用嘴唇碰一碰,因為礦石是冷的,塑料是暖的。如果是冷的,那它就是石頭,如果不是,那它就有可能是塑料做的。

然後敲一敲,石頭的聲音比較深沉清脆,而塑料合成品因為是無機物,所以是啞聲的,沒有清脆聲音。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具體來說,比如鑑定田黃石,用白蘿蔔來參照就可以了,田黃石和白蘿蔔的截面一模一樣,很特別。為此,鑑定除了看造型的時代特點、工藝特徵,還要根據器皿的重要特徵來辨別,這就是物象可以作為判斷物品年代或者本身品質的依據之一。

2018中國文化藝術品交流研討會

為了讓藏友更好地瞭解文物知識和文物保護法規,提高文物鑑賞水平,積極參與文物保護事業,———2018珍寶齋藝術館會舉辦大型公益性文物法規諮詢”活動,包括專家專題講座,藏友促進交流,發揚中國文化藝術品。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珍寶齋藝術館6.23正式舉辦第三屆書畫,寶玉石鑑定交流會

6月23-24日,珍寶齋藝術館·權威專家鑑定(書畫,寶玉石專場)在珍寶齋藝術館正式開啟。

在藝術品鑑定環節,專家組嚴格按照“背對背”鑑評原則、“一票擱置”制度、“鑑評結果終身負責制”等鑑定流程進行。所有工作的開展實施以中國民間藝術品指示精神為基點,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遵紀守法、規範運作,確保鑑定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權威性。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作為中國民間藝術品權威鑑定評估的辦事處,珍寶齋藝術館自成立就以來不斷引領行業發展,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藝術品財產創新發展平臺暨陶瓷鑑賞交流會後,又馬不停蹄地舉辦第三屆交流活動,不斷推動我國藝術品市場的流通與繁榮!後期還將舉辦更多類似這樣的藏品鑑定交流活動,努力為中國藝術品金融化進程貢獻力量!


珍寶齋藝術館:也許你眼中的國寶,可能是工藝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