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响张公税务扶贫战鼓 ——广元市利州区国税局驻村帮扶工作写真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走进利州区赤化镇张公村,极目所见,村间山峰翠叠,民居错落有致,地头一派生机:菜蔬青翠茂密,小麦、油菜正蓄力生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张公村的贫困户正走在脱贫致富路上,圆就新的梦想。

擂响张公税务扶贫战鼓 ——广元市利州区国税局驻村帮扶工作写真

区人大副主任郑启红、赤化镇党政领导、区国税局共同研究制定张公村脱贫措施。

找穷根,精心谋划定基调。位居高山地带的张公村,59户贫困家庭的脱贫工作,一直是区镇两级党委政府领导们心中最惦记的事情。2015年初冬,党的扶贫攻坚战幕在利州区全面拉开,利州区国税局作为张公村的帮扶单位之一,没有等待,没有推诿,而是迅速沉下身来,进入状态,上下形成共识,决心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扶贫工作伊始,局长况兴波、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忙碌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摸底调查找穷根。通过多次走村串户拉家常、问生活、求意见,帮扶干部很快找准了该村多年致贫的原因:集体产业为零、村民增收积极性不高、道路硬化滞后、村民饮水困难、易地搬迁资金不到位、网络文化、医疗卫生机构不健全等,眼看问题一大堆,并且都是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张公村该怎么帮?怎么扶?按照“真脱贫,脱真贫”的既有安排,区国税局扶贫工作队冷静应对,迎难而上,以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化、精细化的理念,立足村情巧规划,订措施。很快,一纸紧密关联张公村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业有所望的清单摆到了村民们的眼前,一场场围绕帮扶攻坚为主题的一户一策、筹资金、强基础、搞培训、兴产业、谋发展的脱贫攻坚战逐一展开,张公村处处生机盎然,贫困村民脸上又露出了欣悦的笑容。

擂响张公税务扶贫战鼓 ——广元市利州区国税局驻村帮扶工作写真

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况兴波在张公村实地查看300亩藤椒基地前期清渣情况。

同发力,三大行动拔“穷根”。找准“穷根”就要拔掉 “穷根”。区国税局帮扶工作队坚持在脱贫攻坚战中突出“五要素”:即情感要“用心”、责任要“上肩”、措施要“逗硬”、效益要“看得见”、脱贫要“达标”,并以“三大举措”推动帮扶攻坚步入脱贫轨道。

脱贫大计,教育为先。帮扶工作队多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张公村,与村民“一对一”见面,宣传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感恩教育,积极为贫困村民排忧解难。先后实地解决村民困难8件,解答扶贫政策咨询25人次。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驻村工作队在利州区农业局农艺师翟周元的协助配合下,分别为村民开展了“高山蔬菜种植”“核桃冬季管理”“现代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教育课,现场解答了村民疑难问题8个,村民种养殖技能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提升。

强基础,安居才能乐业。帮扶工作队多次协调区水务局、交通局派员实地考察,就村民饮水、道路硬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分别投资120万元和90万元,为张公村六组建成蓄水量达30000立方的人畜饮水池,为该村二组硬化了道路3公里。主动为贫困户落实易地搬迁补助资金142500元,使10户贫困户陆续住进了新楼房,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帮扶工作队不是做样子,走过场,是真心来帮我们的,他们才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好参谋、好向导。”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国税局的真情帮扶,我们一定要坚定脱贫信心,在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搞好脱贫规划,搞好产业发展,争取早日脱贫奔小康。” 村民苏培海激动地说。

扶贫先扶志,“输血”更要“造血”。建基地、强龙头、活流通、兴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激发农民发展活力,着力将产业扶贫做实做细。局党组书记、局长况兴波亲率结对帮扶人员、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及部分村民20余人,实地考察了朝天区裕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藤椒种植和加工基地,通过详细调查,反复核算成本,最终促成这一种植产业在张公村得以落地生根,实现了该村产业零突破。

搭桥修路、易地搬迁、修建人畜引水池、大力发展种养业……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逐渐扮靓张公村,也温暖了许多贫困村民的心。如今,区国税局在张公村的帮扶工作已进入到决胜阶段,部分实施的帮扶项目正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张公村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已为期不远。

擂响张公税务扶贫战鼓 ——广元市利州区国税局驻村帮扶工作写真

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况兴波与结对户李守贵促膝谈心。

利州区国税局的驻村帮扶工作不仅得到了张公村贫困群众的认可,更得到了到镇、区党委政府的肯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分别被区委组织部表彰为“先进驻村工作队”“优秀第一书记”“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