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县第一!这种“金坛模式”获得全省推广

记者从常州市农委获悉,日前,金坛区顺利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考核,考核分数位列首批15个省级示范县第一名。据悉,金坛区自2016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推动农机化发展由“数量优先”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金坛模式”。



省级示范县第一!这种“金坛模式”获得全省推广


2016年起,微喷灌育秧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


最难实现的,是烘干机械化


据介绍,对照考核六大指标,目前金坛区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96.4%,种植机械化水平达92.1%,实际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9%,收获机械化水平达99%,实际产地机械化烘干水平达72.6%,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89%。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8.9%,全部达到了考核标准。


省级示范县第一!这种“金坛模式”获得全省推广


金坛区农林局农机学校校长许高权说,在六大指标中,最难实现的就是烘干机械化。“在创建之前,金坛区的烘干机械化水平不到50%。由于烘干中心占地面积大、机器投入大、附属设备多,推广有一定难度。”

“后来,我们不断地在各个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之间推广,带他们去烘干现场观摩,并且组织培训班,讲解机械烘干的好处,烘干机械化程度由此有了较大提高。”许高权说。

促进农机和农艺高度融合


据悉,在金坛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过程中,最典型的举措就是促进农机和农艺的高度融合。


省级示范县第一!这种“金坛模式”获得全省推广


多年前,区农林局的技术专家发现采取传统育秧的漫灌形式,即使用了插秧机,秧苗栽插的质量也不高。由于秧苗“湿长叶干长根”的特性,漫灌使得秧苗根系不发达,栽插之后成活率不高。于是,专家们便研究使用微喷灌育秧技术,在每一列安装一根水管支管,一亩田安装95个微喷头,将喷出的水滴雾化,从而实现按需供水,一举克服了漫灌技术达不到秧苗栽插要求的困难。从2016年起,该项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

此外,“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和“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精量机播技术”等均在全省进行推广,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自己研发机器,大大节省人力


“为了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我们还自己研发机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许高权说。


省级示范县第一!这种“金坛模式”获得全省推广


由金坛区农机农艺部门与农机合作社联合研发的“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和“龙门式万向移动秧田用秧盘搬运架”,就解决了“搬秧难”的技术瓶颈,由原来的人力搬运变为机械传送轨道流水搬秧。据介绍,原先叉车将秧盘叉到田边,需要七八个人将每个秧盘一趟趟搬到田里。如今,只需要田边和田里站两个人,光靠机器就可以把秧盘直接运送到稻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