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價值投資的三個誤區

投資與投機

對股票投資持懷疑態度的人聲稱股票投資就是賭博,就像去拉斯維加斯碰運氣,但事實遠非如此。一方面,賭博或投機的經濟學基礎與投資金融市場不同;另一方面,投機與投資金融市場的經濟學基礎理念也不同。我們去拉斯維加斯玩一個相對公平的賭博遊戲,不可能期望自己長時間持續贏或輸。而我們做投資,希望獲得積極回報來彌補延期消費或所承擔的風險。投資強調時限長,回報來源於收入和資本收益。

而賭博,或投機傾向時限短,特別是其回報與收入和資本收益無關。投機在市場受到很多詬病,時常被大眾媒體妖魔化,但我們不同意此種觀點。

因為,根據某些參數,我們可以看出投機者在資本市場中發揮了重要的經濟作用,如提供流動性。

投資涉及:

1.目前經濟形勢分析及其將來的軌道趨勢;

2.評估當前經濟形勢下預期向好的行業;

3.考慮到經濟形勢、行業狀況、公司基本面(盈利、現金流、資產、負債等條件),在行業內評估出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公司。

如此定義,人們爭論說所有投資都可以確認為價值投資。

然而,我們所謂的投資也僅僅是投機。人們購買了股票,希望隨後的交易者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買進(或許因為股票價格會沿著過去的運行趨勢繼續上揚),這種交易屬於投機,而非投資。

投機短時期可能獲得成功,但股票價格最終會迴歸其內在價值。在某一時期,隨後的交易者可能不願出比最後一位買家更高的價格購買股票。

當然,這種情況下,你也不想成為最後的交易者,並最終手握燙手的山芋。從17世紀投機鬱金香,20世紀90年代美國網絡股泡沫、房地產危機再到次貸危機,投機者以艱苦的歷程獲得了深刻教訓。

我以“鬱金香狂熱”為例,進一步探索投機行為。

從1633年到1637年這段時間,荷蘭商人和普通市民都沉迷於鬱金香球莖的猖獗投機活動。鬱金香球莖價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買家出價購得鬱金香球莖,希望轉身賣給他人,以差價獲利(高需求伴隨有限供給)。在鬱金香狂熱達到巔峰之際,一些鬱金香球莖價格飆升,最高漲到荷蘭商人年收入的3倍甚至更多。

到了1637年初,鬱金香市場流動性枯竭,市場上買家不願再以如此高價購買鬱金香球莖,自此鬱金香球莖價格開始下滑,然後由於投機者的極度恐慌,價格迅速下跌。

在短期內,鬱金香球莖以不到10%的峰值價出售。鬱金香狂熱的關鍵問題,是買家購得鬱金香球莖不是為了種植,而是希望轉賣給他人以期獲利。

這就是投機,也是我們應該避免的事情。

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

股票類型通常分為價值型或成長型兩類。價值型股票是指那些相對於一些潛在的基本因素(如收益)來說,低價賣出的股票;成長型股票的價格則反映出對公司未來成長的預期。相對於成長型股票目前的收益,我們為什麼願意為其預期收益支付更多?如果預計收益在未來會增長,那麼在其他都不變的情況下,股票價格應該會升高。

然而,這種二分法是主觀的。事實上,投資可以同時具有“價值型”和“成長型”的特質(你可能聽說過“合理價格成長”這個術語),雖然許多市場專家以這種對立的方式使用它們,但這些術語並不是相互排斥的。

一個公司營業收入、利潤和經營現金流可能會增長,而當前的市場價格並沒有充分反映當前的這些增長以及未來的增長潛力。內在價值將可能高於當前市場價格,這就為價值投資者創造了投資的機會: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市場價格為價值投資創造了機會。

好公司與好投資

好公司不一定是好的投資選擇。一個公司可能有品質優良的產品、一流的管理、一個恰當的品牌名稱、健康的成長前景、一個穩健的資產負債表,並可能具有非凡的盈利和現金流量條款,但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它還必須有一個誘人的價格。如果價格反映了公司所有這些屬性,或更糟的是,如果價格高過這些屬性,那麼這個投資本身不能提供足夠回報,達不到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資就像玩曲棍球,玩家不是冰球在哪兒就去哪兒,而是冰球要去哪他就去哪兒。玩家不去冰球在的地方,他們去冰球將要去的地方。

同樣,戰略價值投資者通過識別公司價格和基本面之間的差異來預測價格變化。戰略價值投資者尋找以良好價格出售的好公司,或者尋找那些基本面不太好,但有一定向好動力的公司,如管理層變更或前景好的經濟和產業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