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由高晓松作词、作曲、编曲。

这首歌曲是高晓松在给初恋女友“红”梳理头发时产生了的创作灵感。1990年,高晓松与女友“红”相识并相恋。之后,高晓松与红在厦门大学附近一个小渔村合租了一间民房。一天早晨,高晓松为红梳头。高晓松突然大叫一声“有了”,然后他迅速放手,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他瞬间的灵感,这段文字就是《同桌的你》的初稿。1993年,高晓松完成了整首歌的创作。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是一首经典老歌,被评为“100首必听经典老歌之一”。 光阴的故事是由罗大佑填词和谱曲,而原唱是张艾嘉,最早收录在专辑《童年》中。罗大佑用他深情的嗓音唱红了《光阴的故事》歌词,《光阴的故事》成为了经典校园民谣。

时光步入80年代,音乐教父罗大佑开启了流行音乐新篇章,这首歌总能触动你的神经,很容易也很自然让你勾起对往事的怀念。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也带走多愁善感的青春。恢复高考后大学校园中唱起次数最多的歌!那一抹青春的红,刻在我们生命的透明中!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童年》

《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收录在1982年发行的《童年》专辑中。1994年该歌曲所在的专辑获“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2009年,罗大佑凭借该歌曲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兰花草》

《希望》原是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后被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同时改名为《兰花草》,从而广为传唱。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由中国台湾群星演唱的歌曲,由罗大佑、张大春、李寿全、邱复生、徐乃胜、张艾嘉、詹宏志作词,罗大佑作曲,陈志远编曲 [1] ,收录在1985年发行的单曲专辑中。2005年,该曲再次收录在为“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制作的专辑《真情暖人间》中 [2] 。

2008年11月15日,罗大佑凭借该曲获得第六届东南劲爆音乐榜华语乐坛杰出贡献奖。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鲁冰花》

《鲁冰花》是曾淑勤演唱的一首影视歌曲(影视代表作),由姚谦填词,陈扬谱曲,屠颖编曲。发行于1989年10月。该歌曲是电影《鲁冰花》的主题曲 。

1989年,该曲荣获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 [2] 。199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甄妮演唱了这首歌曲,在内地迅速走红,同时也让甄妮成为华语乐坛红极一时的歌星。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外婆的彭湖湾》

潘安邦的外婆住在澎湖湾边上,潘安邦小时候每天都到外婆家跟外婆聊天、帮外婆干活、挽着外婆的手到海边看夕阳,因此专辑命名为《外婆的澎湖湾》 。

谈起《外婆的澎湖湾》,创作者叶佳修回忆这是潘安邦的故事,也是叶佳修第一次写别人的故事。为了潘安邦的第一张专辑,叶佳修和潘安邦谈了一整个下午,潘安邦把他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事都告诉叶佳修,包括潘安邦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事,叶佳修觉得这种祖孙之间的情感很特别,所以就写了这首歌。”创作了这首歌叶佳修在闻名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后,也立刻萌发了为其创作作品的动机,并根据这段真实的经历,写下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作品,而这也是叶佳修第一次为其他歌手写歌。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机器灵,砍菜刀》

歌曲《机器铃 砍菜刀》(又作《机器灵 砍菜刀》),是山东济宁歌手张卫创作的一首歌曲,张卫以这个游戏的名字命名这首歌,是为了“纪念逝去的青春”。

曲名"机器铃 砍菜刀"是20世纪五十年代至21世纪初流行于中原官话地区(总体包括河南大部和陕西关中以及山东的西、南部)的一种儿童集体游戏。

这首歌曲通篇采用"普通话",歌唱语言使用"中原官话—蔡鲁片—济宁方言"演唱,引起了不少中原地区70后、80后和90后人们的共鸣。

歌曲名《机器铃,砍菜刀》又有集体令 砍柴刀、紫金翎抗大刀 、锦鸡翎 扛大刀、紫金翎 扛大刀等名称,是中原一带一种简单的儿童游戏,是70、80后以及90初儿时的经典娱乐项目。在创作者张卫的家乡——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梁山县以及汶上县的流行游戏,该儿童游戏流行广泛流行于河南大部和山东西、南部,游戏大体规则是两拨人分开手拉手站成一排,一拨人开始唱“机器铃,砍菜刀,恁那边嘞紧俺挑,挑谁?挑老包。老包不要你,回来枪毙你。挑XXX!”然后这个人冲向对面手拉手的人墙,如果冲开就拉一个人回自己那边,冲不开就归人家了。

在这里解释下这个游戏的字面意思和游戏背景,游戏口令的大致写法和读音应该是:机器铃,砍柴刀,恁那边的仅俺挑,挑谁?挑老包。老包不要你,回来枪毙你。挑XXX,之后对方阵营被喊道名字的小伙伴会充当砍柴刀的角色,去砍对方手拉手连成的木柴。

据考证“机器铃砍菜刀”的说法,是小伙伴口口相传的”口误“,其实应该是“锦鸡翎,扛大刀。恁家里,让俺挑,挑谁,挑玉梅,玉梅不在家,挑恁姊妹仨,俺姊妹仨不去,挑***(游戏对方阵营一个人的姓名)”这个描写的是唱戏时候的武将,背后绑有两个雉鸡翎,扛着大刀,然后之后的词都是游戏中挑对方的人来挑战的童谣。曲名《机器铃,砍菜刀》又有集体令 砍柴刀、紫金翎抗大刀 、鸡鸡翎 扛大刀、紫金翎 扛大刀等名称,是中原地区一种简单的儿童游戏,是70、80后以及90初儿时的经典娱乐项目。游戏规则如下文中所述。另据,这个游戏儿歌的出处就是豫剧《五世请缨(也叫十二寡妇征西)》的场面。公锦鸡的翎正是戏曲中武将背后绑的,大刀也正是戏中佘太君出征前请出的大刀,后面挑玉梅(各种传法人名不一)玉梅正是三郎之妻朱玉梅。后面有姊妹仨正好也和十二寡妇中的众女将相对。游戏的场面正符合戏剧战场互相叫阵挑战,武将被对方点名挑战后出阵应战的场景。

据考证:书面写法应该是:系雉翎,抗差刀。

意思是:我系着威风凛凛的雉翎,扛着差刀。(暗指自己是官差,前来抓丁服徭役)你们那边的人要给我选,我选中谁谁服役【可能是兵役也可能是其他杂徭役】。后面游戏步骤与上段同。

关于游戏口令,各地有各地的喊法(如鱼台县,叫洋车子,一条腿),基本都是双方阵容采用轮流交替喊答的方式,如一方喊”机器铃“,则另一方就回应喊”砍菜刀“,接着顺下来继续喊,但喊到最后都是挑出一个人名来的。口令的喊唱是为了最后挑出来那人”冲锋陷阵”前的呐喊助威,也是为了好玩。

让童年记忆涌上心头的经典歌曲,最后一首催人泪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