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臭氧汙染防治任重道遠,成都多措並舉加力逆襲

今日头条|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成都多措并举加力逆袭

9月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169個城市2018年8月和1-8月空氣質量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成都8月份的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在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靠後。

這樣的結果無疑讓不少市民大為困惑:一方面是成都空氣質量穩步改善,今年1-8月收穫的優良天數早已超過2013年全年總天數,在全國重點城市中進步最大;而另一方面卻是8月全國排名相對落後。

今年8月成都的空氣質量到底“輸”在哪裡?

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接下來的治氣工作將怎樣推進?

記者就此專訪了

成都市大氣辦副主任、市環保局副局長

曠良義

今日头条|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成都多措并举加力逆袭

今年8月,臭氧和二氧化氮

對成都空氣質量拖累大

記者

生態環境改善是全市上下關注的焦點,請問今年1至8月我市空氣質量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成都市環保局

今年1至8月,我市空氣質量31天優、124天良、60天輕度汙染、18天中度汙染、4天重度汙染,達標天數比例65.4%。主要汙染物SO2、NO2、PM10、PM2.5月均值分別為10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83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為1.4毫克/立方米,O3日最大8小時平均濃度值第90百分位數為183微克/立方米。相較於上年同期,優良天數增加了4天,達標天數比例增加3.3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濃度均同比下降,SO2

、NO2、PM10、PM2.5、O3和CO濃度分別下降16.7%、7.7%、5.7%、5.6%、1.1%和17.6%。應該說,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

記者

與2017年同期相比,我市今年8月空氣質量如何?

成都市環保局

結合去年夏季臭氧防控情況和今年夏秋變化趨勢,我們提前謀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臭氧防治工作,制定並實施了《成都市2018年夏季臭氧防控行動方案》,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要時段汙染整治,在6月至9月期間,突出抓好工業源VOCs和NOx排放管控、建築工地VOCs排放管控、強化面源汙染和無組織排放管控、強化移動源及油品VOCs和NOx排放管控、強化區域聯防聯控五大方面共20條措施,在實施分類治理的同時,組織實施重點工業企業和裝修工程錯峰生產、錯時施工,有效減少臭氧前體物排放,減少夏季臭氧汙染天。通過實施以上臭氧汙染防治措施,截至8月底,我市臭氧汙染天數同比減少了2天,濃度同比下降了1.1%。

今年8月,臭氧對達標天影響大,二氧化氮對空氣質量綜合排名拖累大。根據監測結果,我市今年8月空氣質量2天優、14天良、13天輕度汙染、2天中度汙染,達標天數比例51.6%。對比去年同期,今年8月優良天因臭氧汙染減少了7天。從8月主要指標濃度來看, PM10、PM2.5、NO2、O3均同比分別上升了64.9%、85.0%、26.5%和16.1%。其中,PM10、 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61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與京津冀城市相當,同歷史同期排名情況基本一致;NO2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雖是除2017年外的濃度最低年,但濃度處於全國169城市的倒數第3名;臭氧濃度為209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國169城市倒數第27名。由此來看,我市8月顆粒物濃度與京津冀城市相當;臭氧濃度相比全國169城市,濃度依然偏高;二氧化氮濃度遠高於京津冀城市,比北京市高出54%。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儘管今年8月我市空氣質量全國排名相對靠後,但與2013年以來的歷史同期相比,今年8月仍是近年來空氣質量較好的一年,僅次於2017年。這也說明我市近兩年在臭氧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今後的夏季臭氧防控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記者

造成今年8月空氣質量同比下降和排名靠後的原因是什麼?

成都市環保局

這裡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生態環境部對169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使用的是“綜合質量指數”這個指標。所謂“綜合質量指數”是前面提到的6項空氣質量指標的“單項成績”的加和,這就是說單項成績不佳或影響總體成績。今年8月對成都空氣質量拖後腿最大的指標是臭氧和其前體物二氧化氮。

成都今年8月空氣質量下降和排名靠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二氧化氮濃度過高;二是夏季顆粒物濃度不具優勢;三是臭氧濃度居高不下。從近期有關研究分析成果來看,移動源對大氣顆粒物的綜合貢獻佔比較大,對PM2.5和PM10的綜合貢獻分別達到27.9%和24.7%。由於成都市機動車增長迅速,全市現有530餘萬輛的保有量和2.3萬餘輛施工現場燃油工程機械除對顆粒物的直接貢獻外,移動源排放的NOx(氮氧化物)和VOCs(揮發性有機物)佔全市相應汙染物排放總量的62.9%和17.6%,對形成類似今年8月以臭氧汙染為主的重汙染天影響很大。

另外,由於成都地處四川盆地腹心,常年靜風頻率較高,特別是在歷年的8月,本身隨著日照的加強就極易出現臭氧汙染。加之今年同期受副高控制,成都地區總體水汽輸送條件差,氣溫高、降水量少、平均風速小,以晴熱天氣為主,氣象擴散條件為中等或中等偏差,大氣汙染物擴散稀釋困難。今年8月,成都氣溫較歷史同期偏高2.2℃、降水較歷年同期減少3成、溼度較歷年同期水平偏低0.8個百分點,風速偏小,更容易出現臭氧汙染天氣。所以說,“天公不作美”也是今年8月我市空氣質量排名靠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相關部門勠力同心改善空氣質量

記者

您剛才分析了8月份空氣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能不能再介紹下今年以來成都市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成都市環保局

今年以來,按照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我市各級各部門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保障公眾健康為出發點,以實現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為目標,以鐵的決心和手段,全面實施“鐵腕治霾”和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深入開展壓減燃煤、治汙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動”,全面構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末端嚴治”的閉環治理體系,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簡單來講,一是大力推進大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二是持續開展夏季臭氧專項防控;三是加強柴油貨車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汙染抽檢;四是對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安裝揚塵在線視頻監測系統,對混凝土攪拌站實施綠色生產整改,強化建築垃圾運輸企業的備案管理;五是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開展餐飲油煙、露天燒烤、露天焚燒等違法行為專項治理。

在科技治霾行動方面,我市組織召開了“2018成都科技治霾國際峰會”和科技治霾現場會,制定了《2018年成都市科技治霾工作方案》,積極推進“多尺度噴淋噴霧除霾技術”、移動源尾氣淨化裝置、“超細清水霧系統”“走航”監測系統、3D氣溶膠激光雷達組網監測技術、“天地一體”生態監測網絡等科技治霾技術應用;不斷建立健全大氣汙染防治大數據應用決策管理系統,提升大氣汙染治理水平;結合第二次汙染源普查,全面梳理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進一步完善生態監測網絡體系,提升預警預測水平;積極推進國家環保機動車汙染控制與模擬實驗室成都中心、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成都分中心建設,加快大氣汙染防治院士工作站建設,指導各區(市)縣按照“一區一策”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按照“一天一天的摳優良天、一微克一微克的摳細顆粒物濃度”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壓緊壓實各區(市)縣屬地管理責任和市級部門監管責任,以《強化重點區域周邊環境精準管控試點工作方案》為抓手,不斷強化重點區域周邊揚塵、移動源及油品、面源汙染、工業源管控,著力解決重點區域周邊突出大氣汙染環境問題。

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形勢不容樂觀

記者

請根據今年秋冬季成都氣象條件及空氣質量預測情況,為我們預判下大氣汙染防治形勢走向如何?

成都市環保局

從市環保局與市氣象局的空氣質量會商結果來看,今年9月氣象擴散條件總體為中等偏差,平均氣溫較去年略偏高,降水量較去年同期偏少,上旬前期高溫天氣持續;9月上旬前期、中旬後期和下旬前期,日最高氣溫仍在25℃以上,仍有臭氧汙染風險;綜合模式預報,9月可能出現4次汙染過程,分別在上旬的前期和後期、中旬後期和下旬中期,主要以輕度汙染為主。

總的來說,今年秋季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冷空氣頻次及強度均弱於去年同期。風速總體偏小,靜風天氣較多,氣象擴散條件總體不太利於汙染物擴散。預計今年秋季空氣質量形勢較去年略偏差,10月下旬、11月上旬及下旬出現中度及以上汙染的可能性較大。

我們已經注意到,從9月開始,臭氧、顆粒物和NO2可能作為首要汙染物交替出現。所以,在強化對臭氧汙染防控的同時,應加大對顆粒物、NO2等汙染物的控制,在爭取更多優良天的同時,降低顆粒物的濃度。

記者

從您剛才介紹的情況看,我市大氣汙染防治形勢依然較為嚴峻,今年秋冬季重汙染天氣將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措施加以應對呢?

成都市環保局

為了防範今年秋冬可能出現的重汙染天氣,我們將建立完善分工明確、統籌協調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認真抓好“鐵腕治霾”,落實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以更加嚴格的要求、更加精細的管理、更加嚴厲的懲處,抓好大氣汙染防治各項工作。

需要強調的是,除了按照《成都市2018年夏季臭氧防控行動方案》,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要時段汙染整治,突出抓好工業源VOCs和NOx排放管控、建築工地VOCs排放管控、強化面源汙染和無組織排放管控、強化移動源及油品VOCs和NOx排放管控、強化區域聯防聯控五大方面20條措施,在實施分類治理和重點工業企業及裝修工程錯峰生產、錯時施工,有效降低臭氧前體物排放,減少9月臭氧汙染天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柴油貨車排氣汙染抽檢力度;強化施工現場非道路移動機械備案登記和標誌管理,嚴格高排放禁止區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情況檢查,聯合查處懲戒違規行為;加快推進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黑煙車”抓拍系統安裝工作,實現市縣兩級信息共享;繼續加大公交、公務、市政、園林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

此外,結合當前全面開展的環保督察專項行動,持續抓好城區大氣環境精準管控。通過深入抓好《強化重點區域周邊環境精準管控試點工作方案》各項措施的組織實施,強化重點區域周邊揚塵、移動源及油品、面源汙染、工業源管控,大力改善周邊大氣環境質量,並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在全市推廣運用。

在此基礎上,市級相關部門將緊密配合,切實抓好大春秸稈禁燒、露天燒烤管控,將大春季秸稈禁燒作為近期防治大氣汙染的一項重點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充分發揮屬地主體作用,對曝光的火點逐一進行現場調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針對夏季露天燒烤容易反彈的情況,加強督察執法,堅決取締“禁止露天燒烤區域”內露天燒烤。

作為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市大氣辦和市環保督察辦將結合全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抓好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特別是夏季臭氧防控行動方案組織實施情況的督察督辦,確保各區(市)縣、市級相關部門目標任務落實到位;重點做好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發現問題整改“回頭看”,確保各項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同時,為貫徹落實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我市正抓緊制定出臺《成都市實施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分別從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工業汙染治理;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積極調整優化交通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加強面源汙染治理,提高城市環境管理水平;強化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等五個方面入手,從源頭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打贏藍天保衛戰,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空氣質量改善需要全民參與共治共享

記者

生態環境保護是全民的事業,對廣大企業業主、車主和市民而言,應該如何參與大氣汙染防治?

成都市環保局

空氣質量改善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全社會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作為社會的一員,每一位市民不僅是環保工作的監督者,更是環保工作的參與者。藉此機會,希望大家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一種責任和一種習慣,堅持綠色出行和低碳生活,自覺參與到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中來。

比如,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儘量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減少燃油車車輛使用;生產企業要認真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加強企業內部的環保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員工環保意識,大力塑造綠色企業文化,主動從選用清潔能源、提高原料使用率、升級節能減排技術等環節入手,進一步強化企業自身環境管理。另外,由於近期建設項目開工量大,希望各建築施工工地嚴格落實揚塵防治措施,做好裸土覆蓋和灑水降塵工作,安裝了高空噴淋設施的要堅持實施噴淋降塵。非道路移動機械所有者或使用人,應配合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定期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維護保養,使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符合規定排放標準。

在回應人民群眾對“藍天白雲”的殷切期待,呼籲全社會積極參與、共治共享的同時,各相關部門也將採取強有力的綜合懲戒手段,提升企業環境違法成本,堅決打擊各類大氣汙染違法行為,還老百姓以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END·

今日头条|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成都多措并举加力逆袭

往期推薦

今日头条|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成都多措并举加力逆袭
今日头条|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成都多措并举加力逆袭今日头条|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成都多措并举加力逆袭

主管:金堂縣環境保護局

綜合:成都環保

今日头条|臭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成都多措并举加力逆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